【有片】睡房金屬樂Djent 宅在家中「夾」band
重金屬一向給人硬朗與狂野之感,不過凡事有例外,由Progressive Metal(前衛金屬)分支出來的派別Djent,卻以「宅」為先。
自2008-09年興起以來仍是炙手可熱的技術金屬新派別,而Djent更自成一套文化:不少Djent樂手以一人樂隊姿態獨立成軍,被冠以「睡房樂手」稱號,對樂器彈奏技巧及數碼錄音技術有狂熱追求,卻不熱衷表演及出碟,網絡是他們發表作品、發揮才華的主要園地。Djent運動既反映着數碼混音技術和線上音樂平台的高速發展,也隱含着小眾對日趨平庸之主流金屬樂壇的對抗心態。
適逢在美國Djent界具「一哥」領導地位的前衛金屬樂隊Periphery及Animals as Leaders於二月間來港於Hidden Agenda獻技;與Periphery共演的本地前衛金屬樂隊Qollision亦在演唱會當日發售全新EP《The God of the Gaps》。Djent於本港興波在浪之際,正好透過樂手、樂隊及樂迷之視角,回顧國際和本地的Djent運動。Djent樂隊網絡經營是否代表着廿一世紀獨立音樂的產業路向?重金屬發展里程上Djent未來又會否扮演主導角色?
聽Djent總覺在模倣打樁機或重型機槍聲:濃厚低沉的結他形成密集有力的riff音牆,配合鼓點複雜節拍,產生時而富搖擺舞動感、時而富不和諧機械冰冷感的音樂。大幅調低的結他是Djent的標誌,常使用七、八線結他製造重型低音及多變和弦,以及「polyrhythm」(複式拍子)技法。
本地獨立樂隊Chillbeat及怒人大樂隊的結他手Siam Chan,深受音樂人Devin Townsend、Twelve Foot Ninja及Pain of Salvation等前衛金屬樂隊影響。他視Djent為前衛金屬分支樂風,「前衛金屬特色是複雜,結構難捉摸,技術要求高。」他首隊接觸的Djent樂隊為Periphery,坦言初聽時覺得「很難聽,因為不明白。」細心品嘗多次便發現Djent有很多具心思的部份,於是努力鑽研和提升結他技術。Siam說追求更高境界的音樂技巧和彈奏水平,要長時間一個人不斷練習、吸收新知、創作樂曲,「玩Djent或前衛金屬的人,都比較『毒』。」
來自網絡的金屬音樂
資深金屬樂評人劉sir說Djent是「屬於21世紀新世代的前衛金屬」。前衛金屬是將搖滾結合爵士、古典及電子等元素,追求高超技術、複雜編曲的流派,礙於學院派氣息太重,學習聆聽都不容易,只流於小眾。「Djent非只有技術,它用低沉樂器音色配合複雜拍子,營造一種跳躍和不穩定氣氛,結構偏向傳統金屬曲式,技術成份高之餘富流行色彩,比前衛金屬更易接受和推廣。」
「Djent最初是Meshuggah結他手形容自己演奏音色的擬聲詞。」劉sir指Meshuggah追隨者將其技術和創作概念演變出一套獨特演奏方法,自成派系。Djent成為此分支非正式名稱,分類上具爭議性:「就如90年代的Nu-Metal(新金屬)屬空泛分類,將Djent歸類為前衛金屬便合理。」
劉sir更傾向以Djent形容一個時期—特別是網絡時代的金屬樂。90年代開始主流金屬不再追求高技術表演和純音樂,Djent的出現正好提供空間,滿足喜好技術派演奏、對錄音質素「有要求」的樂手:「Djent特別之處是生於網絡。有志者在家中或band房創作後上載至論壇和YouTube,樂手長期互動組成群體、開創出自身音樂風格,幾乎完全分離於主流傳媒、聽眾及唱片公司。」
Djent之「恆」聲起源:從1995年談起
劉sir認為Djent的根源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瑞典樂隊Meshuggah和加拿大鬼才Devin Townsend是開山祖師。」Meshuggah的《Destroy Erase Improve》名字意味着「破舊立新」,音樂風格同樣破格,在鞭擊金屬(Thrash Metal)基礎上運用模仿爵士樂的飄忽節奏和複式拍子、機械化演奏和科幻題材歌詞,創造出一部他視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殿堂級經典。
Devin Townsend這位本是擔當結他英雄Steve Vai巡演歌手的小夥子同年正式出道,利用數十條音軌建築宏大音牆包圍聽眾,錄音技巧富未來感及空間意境,一度患上兩極人格失常症的Townsend遊走於極端金屬和流行樂兩個對立面,其破格思維和特別錄音製作技術成為Djent樂隊追隨的規範。
2000年代:萌芽階段到收成期
千禧年代初英國的Sikth和Fellsilent將流行於90年代的Alternative Metal(另類金屬)、Nu-Metal甚至Industrial Metal(工業金屬)加添前衛金屬複雜編曲,把音樂弄得瘋癲荒誕,成為今日Djent之雛型。老祖宗Meshuggah繼續進化,2002推出的《Nothing》中運用八弦結他以及更複雜的拍子運算。
Djent在千禧年代中期乘着網絡分享創作和演奏片段之風氣漸盛而正式出現。把Djent發揚光大的先鋒樂隊如Periphery和TesseracT的成員都透過網絡分享來累積自身與樂風的知名度、推出唱片。樂手們在睡房利用電腦支持新音樂類別,只是距離主流聽眾重視及大型唱片公司青睞仍然遙遠。
後來介乎Djent和Jazz Fusion的三人純演奏組合Animals as Leaders,及利用Djent理念創作電子音樂的法國一人樂隊The Algorithm橫空出世,一些本身偏向主流樂風Metalcore的樂隊也受Djent影響而轉型,Djent終於「修成正果」,劉Sir補充說:「諷刺地,對Djent影響最大的樂隊來自歐洲,但發揚卻很大部份依賴美國樂隊,因為美國長期以來壟斷主流媒體、控制潮流漲退。」
樂手「宅」錄音 節省人力成本
不少Djent樂手都會在缺乏專業器材的情況下「一腳踢」包辦所有音樂錄製,Siam說:「音色方面Djent較單一,可能十隻歌都一樣。我們做音樂方式跟過往不同,以前要大型錄音室和錄真實的鼓聲;現今科技進步,軟件如MIDI可編制鼓點,一些甚至可以摸擬真實鼓聲。」Siam去年推出的個人EP《First Roll》由創作、彈奏到混音後製都由他一人完成。數碼混音技術愈趨成熟,電腦硬件不斷進步,過往很多繁複工序都經電腦程式自動化、快速上手,「很多工作變得容易控制」。Siam說自己也是「睡房樂手」,除因為用電腦錄音方便外,亦是「土地問題」帶來高成本實際考慮使然:「香港地方小,租金開支大,因此錄音室收費昂貴,錄音盡可能在家中完成,會比較化算。」
於2013年組成的本地前衛金屬樂隊Qollision,於今年推出第二張EP《The God of the Gaps》,較之由結他手Jackel及鼓手Wilfred主導創作、擁有較正統Djent風格的首張同名EP;新作中各成員參與更平均,元素更豐富,走向更前衛領域。Qollision主音Lee Tsui說:「以前不能在家輕易錄音,除非你擁有昂貴電腦。」在前寬頻時代、雲端儲存服務面世前,樂手間不能快速上載、收發巨大的錄音檔,即時交流無比困難。
科技進步令不可能變成可能,錄製成本大幅下降,樂手對自己的音樂更得心應手,Lee Tsui表示高技巧樂手會傾向學習錄製自己的音樂。YouTube分享平台普及、討論區互動風氣熾烈,提供無數混音和後製的免費教學資源,大大幫助Djent樂手們自我增值。
Djent自家製文化 全新「宅」經營模式
隨網絡音樂分享平台如Soundcloud、Bandcamp等愈見普及,其經營模式鼓勵音樂人隨時隨地發佈作品及跟樂迷線上交流。這些音樂網的發跡期與Djent的興起相近,似乎別具象徵意義。「Djent頗能代表新一代年輕人經營音樂的心態,」劉sir進一步以例子說明:「美國著名一人樂隊Cloudkicker以Post-rock手法玩Djent甚受歡迎,名家如Devin Townsend也認為他很出色。然而Cloudkicker一直只以網上身份活動。我認為他的心態跟不少年輕樂手相似,明白自己音樂玩雖然得好,卻不能放棄正職、以音樂賺錢來應付日常生活開支。」
劉sir認為Djent作為網絡音樂,其重要價值是證明網絡能容納不同性格、尤其是內歛的音樂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與其他人一同玩音樂或想上台演出,又或能應付營運排練場所的成本。」一人樂隊成為常態,Djent的DIY性質較能吸引某類性格的人,更多是了解「音樂難以謀生」之無奈現實的人,畢竟成功被大唱片公司發掘、獲得出碟機會的Djent樂隊極為少數。
Bandcamp支援免費線上串流播放,樂迷亦可自定金額下載專輯、以捐款形式支持心儀樂隊,留言提供意見。如此經營模式保障音樂人免於遭受傳統唱片公司剝削,卻難以保證穩定收入,「這是全新的音樂生態環境,但樂手要非常明白這環境搵唔到食,要看透一切,知道網上分享音樂是為興趣,金錢收益是bonus。為群體付出、幫助音樂發展,令樂迷開心滿足才是最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