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香港時尚與zine之間的親密 New York Monk Academy

撰文:王嘉政 黃沛鵬
出版:更新:

《Here is Zine.Here is Hong Kong》60多位zinester來自五湖四海,本地街頭藝術團隊Start From Zero主腦之一羅德成亦是當中一員。比起較為人所熟的Start From Zero木工或是平面設計範疇,羅德成是次改以時裝面向參展,用zine呈現自己新成立的街頭服飾品牌New York Monk Academy。作為zine中人的他,又如何理解zine對於香港和時裝的影響?
攝影:潘思穎、網上圖片

Risograph另一特色乃是圖中左頁的網點效果,配合紙質能夠帶來別樹一格的粗糙感。

造zine和儲zine,對一直活躍於藝術圈的羅德成不僅毫不陌生,更可謂駕輕就熟—在獨立出版界引起一時佳話的「Cult Zine」《解放台妹》或是漫畫神人門小雷的繪本zine《夜記》,羅德成亦有份推廣以至參與製作。但說到和Zine這種創作形式的淵源,可謂多得漫畫《龍珠》不少:「小學時,在漫畫學會畫自己的漫畫,也算是首次接觸zine這回事。中學時期大行其道的《龍珠》盜版影印本,在我看來也是zine的一種。」

zine和自己 還有空間

至於Rat’s Cave(Start From Zero在2011至2014年間經營的藝術空間兼零售店)時期,更令羅德成和zine關係變得密切:「漫畫家盲公夫人想找地方寄賣他的作品《解放台妹》,我便提議他放在Rat’s Cave賣吧。很記得《解》賣60元加上大家也覺得內容非常有趣,結果賣出了200多本。」自此以後,Rat’s Cave為本地創作人舉行展覽時,羅德成也偶爾會為他們製作專屬小zine。「Zine就像小時候寫給親友或是愛人的聖誕卡或是情信,內容和表達手法沒有限制,但必然盛載着情感。」羅德成如此形容zine的好玩之處。

羅德成歷年來收藏了不少zine。在他眼中,不論是政黨zine、時裝zine還是素人zine,能夠盛載情感的便是有趣的zine。

zine和香港 還有媒體

然而,好玩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除了在PMQ這類較主流的文創聖地作展覽,以及滿足文青或是某類愛好者的需要,zine對於香港,亦能發揮媒體傳播,或是影響文化出版方面的作用(《黑紙》便是一大例子)。要知道互聯網及社交媒體主導媒體玩法,加上資訊輸出者和接收者的界線早已不復存在,「人人也是,也可以是媒體」的大勢,甚至令主流媒體和傳統媒介壽命變得岌岌可危—不談外國,以雜誌為主的香港紙媒近一年可謂大幅萎縮。比起magazine,zine會否更加適合香港的生態?「說到zine,大家必然想起獨立精神、自家製作。這種靈活性其實正好和香港的環境不謀而合。由於運輸及釘裝等大部分工序也是親力親為,即使是印500本zine的成本也能控制在10,000元之內—無論在意義上還是現實上,也和香港十分匹配。加上香港在地理上實在方便無比,印刷店和材料唾手可得,由下單到交貨也能在一天內完成。」

羅德成又舉自己在2012年幫朋友門小雷推出《夜記》的經驗為例:「那時候小雷經濟拮据,找出版社印書一來充滿限制和麻煩程序;二來即使全數售光也無法收回成本,我們索性改為以zine的形式印刷繪本。當時找來3間印刷店分別印製Laserprint、Risograph和彩色影印3種技法,拿回來後再進行手縫工序,推出後竟在一兩小時內賣光了200本—那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Zine在香港也頗受歡迎。」

New York Monk Academy的《The 5 Precepts》 zine用上Risograph印刷法,產生的細微瑕疵差異反而是有趣和獨特之處。

zine和時裝 還有更多

試過為漫畫家、插畫師以至素人出zine,但今回羅德成為自家品牌New York Monk Academy製作的《The 5 Precepts》zine,乃是他在時裝zine上的首次嘗試。The 5 Precepts指佛教五戒,和另一元素-紐約唐人街交織出NYM的概念風格。雖然外人看完這本只有約10頁的小zine,不一定能夠理解NYM的意義和想法,但在網站和Facebook Page以外堅持推出實體zine,乃是源自羅德成對實體時裝catalog的渴望,以及對資訊疲勞的反抗:「我和不少人一樣,總是想把心儀時裝品牌推出的實體catalog拿在手上欣賞和收藏。因此當我建立自己的牌子時,也有股『一定要出catalog』的衝動。再者,互聯網令資訊過剩,人們投放在網站或社交媒體上的注意力不過數10秒,甚至更少。資訊上了網,但無法『上腦』。這令我更加想把NYM的時裝想法以實體存在的形式,算是在『歷史』上逗留更久。」

New York Monk Academy的造型照固然有網上版本,但羅德成更偏好把資訊捧在手上欣賞。

New York Monk Academy

藉着New York Monk Academy這個虛構組織,主理人羅德成希望以「紐約」(西方、現代、消費享樂)和「僧侶」(東方、傳統、戒律修行)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服飾以至思想等習面碰撞出超越常規的可能性。NYM從概念以至用色上,均以紐約唐人街和佛教五戒為主要靈感,首回系列的素人模特兒以1990年代飛仔和「老泥妹」造型遊走於廟街等地,嘗試呈現出地道街頭味道。

www.newyorkmonkacademy.co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