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Zine浪潮(3)】小店撐起zine文化
一般消費者要接觸zine(獨立小誌)的確不容易,你不會在大型書店、7仔或Circle K見到zine,創作人通常只拿到幾間獨立書店寄賣,或跟其他創作人私下zine swap。但近年隨著手作市集興盛,以及愈來愈多獨立書店的出現,令zine增加流通機會,其中Odd One Out可說是zine文化的其中一個重要推手。
店主Phemie首次對zine產生興趣,乃基於一個「抵」字。那時她在曼徹斯特的Magma書店看到一批只售幾英磅的小書,成品帶點粗糙,作品沒有特定形式,多樣而有趣。後來在灣仔開店,也特設zine corner,出售本港和外國好zine,即使是略有名氣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作品,也不過一百多元,貫徹「抵」的精神。
Phemie說不時有人把自製的zine拿來寄賣,但也不是照單全收,只選擇配合店舖氣質的作品。她認為zine是「創作人變身藝術家出版的插畫」;因此入貨時較著重以內容和插畫為主的zine,多於純文字或攝影誌。她指zine沒有特定客源,乜人都有,更有不少外國人特地來買zine回鄉做手信。
網店:萬事俱備 只欠zine fest
剛開業幾個月的網上zine店Tothepowerofz,則主打本地zine。雖然主理人Jeffrey指在香港出過2本或以上zine的創作人,應不多於15個;但他選擇獨沽一味賣「香港製造」,因他認為香港的zine生態相比起外國仍屬萌芽期,太早引入大量外國作品,怕本地創作人和受眾的口味會太受外國影響。
談到香港和外國作品的分別,Jeffrey指:「香港的zine仍在成長中,未出現一種主流風格,但挺受日、韓影響,較少hardcore-punk的東西。而且香港zine大多都是圖文並用,相對理性,反之外國有不少都是抽象的東西。」
二人均認為一個完整的zine生態,不能欠缺定期的zine festival。大城市如布魯克林、三藩市等,每年都有不下一次的zine fest聚集一眾zine界同好。香港繼2013年於書展舉行的“It won’t be too small.” : Edited x kubrick HK Zine Party,最近一次便是由Odd One Out和Ink’chacha舉辦的Zine Scene展覽,為其提供一個正式的展覽空間。展覽反應十分熱烈,Phemie預期將來會每年舉行一次,繼續推廣獨立創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