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 藝術搜尋引擎 讓大家認識名畫不為人知一面
上星期,Google推出了網上互動遊戲,讓用家可以把自己的草稿繪圖,找出與哪一幅名畫相似。時至今日,人工智能技術一日千里,除了可以辨識人物外,科學家最近還成功透過智能技術,從浩瀚藝術名畫中,找出「隱藏連結」,配對出相似關聯的作品,料這種技術若再日趨成熟,將對藝術策展產業造型衝擊,亦加深大眾認識藝術品不為人知的一面。
人類歷史至今,創造了無數經典藝術名品,但在數以百萬計的藝術遺存品中,哪怕是見多識廣的藝評人,即使他們閱歷無數,見多識廣,但不斷要他們隨手找出幾件相似的作品亦不是易事。
而對許多人來說,藝術與科學並不相容:科學基於邏輯、推理和經證實的真理,而藝術則基於情感、美學和感受。但是最近,人工智慧和藝術之間出現了新的交流,隨著電腦運算技術近年突飛猛進,科學家利用精密的演算法,成功以人工智能(AI)為藝術家和學者找出相似的藝術作品。
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聯同微軟(Microsoft)的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一種新的演算法「MosAic」。而經過測試,AI 成功找到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New York's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與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Amsterdam’s Rijksmuseum)之間藏品的隱藏連結。
這次作品受到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以荷蘭和西班牙大師作品為主的「林布蘭-維拉斯奎茲(Rembrandt–Velázquez)」特展啟發。MosAic 透過學習找出兩幅畫相似程度,發現許多來自不同文化的藝術家,他們雖然未曾交流或沒可能接觸過對方作品,但很巧妙可以創作出「相似作品」。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發現了這展覽中一個不太可能有連結,卻又相似的組合:Francisco de Zurbarán(1598-1664)的〈聖塞拉皮翁殉道〉(The Martyrdom of Saint Serapion) 和Jan Asselijn(1610-1652)的〈受威脅的天鵝〉(The Threatened Swan),這兩幅作品除了有極相似構圖外,還一同呈現深刻的利他主義。
一張圖片便可找相類作品
為了找到兩幅相似的畫作,該團隊使用了一種新的圖像搜索演算法。AI會將相似影像組合成一個樹狀結構,為了找到最接近的配對影像,他們會從「樹幹」開始找,接著前往最有可能的「分支」,直到發現特定藝術家或文化的最接近匹配。例如,對於一項「哪種樂器最接近於此藍白色連衣裙繪畫」查詢,該演算法檢索了藍白色瓷小提琴的圖像。這些作品不僅在樣式和形式上相似,而且源於荷蘭人和中國人之間更廣泛的瓷器文化交流。(見附圖)
相比於 Google 之前推出的「X Degrees of Separation」,也是一種將兩件相似藝術品聯繫起來的搜尋工具,在網站中選擇兩件藝術品,它會自動搜出接近兩者的作品,將它們連成一條「路徑」,但是 MosAIc 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僅需要一張圖片,AI便會幫他找到相對應隱喻的作品。
MosAIc 的目的不是創造新藝術,而是幫助探索現有藝術。來自麻省理工、MosAIc 相關論文的第一作者 Mark Hamilton 表示:
「開發 MosAIc 的困難的之處是建立一個不僅能分辨顏色、構圖,還能辨識主題或內容的演算法。這次系統能找到不同作品間深層隱喻,相信可讓大家對視覺藝術世界中的關係產生新見解,我們希望這項工作未來能激勵其他人思考資訊檢索工具如何應用於其他領域,例如藝術,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醫學。」
過去 AI 常被拿來「創造」新的藝術作品,例如由 MIT、Nvidia 和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開發的 GauGAN、Mark Hamilton 曾參與的GenStudio。甚至有 AI 創作的藝術品於拍賣會上拍賣,德國藝術家Mario Klingemann 創作的《Memories of Passersby I》被蘇富比拍賣,預估值3~4萬英鎊(約40萬港元)。
新聞來源:DailyMail / artnet.com/ csail.mit.edu
【一齊回顧以擅長繪畫人性孤獨,已故美國畫壇大師Edward Hopper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