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的意義】從它們談起: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

撰文:朱珮茵
出版:更新:

公園,一個城市中最抽象的規劃概念。超過一個多世紀前,紐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的設計理念,為現代城市公園訂下了明確的首要定義:將大自然搬到城市之中。美國園景設計及建築師Frederick Law Olmsted,跟英國建築師Calvert Vaux建立起一套公園系統學,啟發並成為了往後不同國家的公園設計導向。而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談公園,但到底,有什麼好談?

攝影:謝浩然、馬熙烈、林振東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走在城市之內,很少有機會如此觀看一個公園─驟眼看或許會錯認這裏不是香港,其實這是位於尖沙嘴的九龍公園,它在繁囂與密樓之間闢出一角讓人呼吸的空間。
註冊園景師古兆奉

公園的曠奧理論

古兆奉是園景建築師,也是大學教授,殖民地時期在政府機構工作,近年參與過不少園景建築項目,例如大埔的綠匯學苑及荔枝角的饒宗頤文化館。後者共有三座,層層遞升,是展覽地場,也是旅舍,充滿現代中式建築風格,為古兆奉奪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和日本的建築相關獎項。「你說它是公園嗎?可它又是對外開放的。」

位於荔枝角的饒宗頤文化館,是古兆奉負責的其中一個設計項目,以現代中式元素為主題,要在荷花池中加進盆栽,成為設計過程內其中一個難題。

當公園成了城市規劃的要素,而現代人對於公園的詮釋,同樣隨城市發展,若干時間後,就需要重新定義。然而公共空間(或公園)在這個人口極為稠密的城市,總難以實現,因為空間不能模仿創造。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其中的《始得西山宴遊記》便衍生出一套空間理論:曠奧理論。「曠,即寬敞;奧,即窄。世上只有這兩種空間,你懂得如何利用、轉化其中,你便掌握建築的妙着了。哲學家康德所言的『壯美』,說得很好,可叫人心胸寬懷,是無可代替的,但還是可以有一些實踐與嘗試。」

譬如是中環百子里公園,就是本地其中一個嘗試,設計師以建房子的概念設計公園,看去恍似是一個擁有多個房間的空間,既有歷史展覽,也充當一個城市中的休憩之地。「香港的公園多是這種多功能,或主題式的。西灣河愛秩序灣公園也是主題式的,內裏放了一艘真船,提醒市民那裏從前是漁村。 可惜那個公園內的結構比例過大,適合用作活動場地,不適合休憩。那水道做得不成功,沒多少人知道它是貫穿整個公園的。在香港,公園的水道好像就只會是塞滿垃圾的。」

向小食亭方向走,橫跨一片草地,大樹怎茂密都不夠旁邊的高樓大廈高聳入雲的奪目,或許就是城市花園的特點之一。「每次經過這片草地,都叫我有種處身紐約中央公園的似曾相識感覺,如高樓前面樹木的層次,還有那種城市與自然之間的距離。」這也衍生出公園跟房地產之間的關係聯想:當年紐約中央公園建成之前,居住該地的都是社會的低下階層,如今那地區的樓價卻是全美最高昂的:「有園景」成為了賣點,成了公園對於城市的另一種「貢獻」。

清華大學朱鈞珍教授的著作《香港園林》,書中點出香港的公園硬地多、草地少,其實不無道理。50年代建成的維多利亞公園,是港島最大的公園,草地面積廣闊,有籃球場、足球場、草地滾球場、泳池,最初還有一間木屋兒童圖書館;直至2000年進行改善工程,草地變少,卻多種了5500株喬木。「將泳池放進公園,都是香港公園的特色;但維園也有英國海德公園(Hyde Park)的影子,強調大草地的重要。它亦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寶庫,見證時代變遷;70年代我們當學生的時候已在那裏示威遊行,困在一個公園內示威遊行,這也是香港的特色。」

鳥瞰九龍公園即可以理解良好規劃是什麼一回事:公園不是獨立地存在,而是蔓延於市,造出連結城市內不同地點的方法,叫人只須穿越一個公園,即得到點對點的便捷。

從香港談到英美兩地

對城市人而言,無論是哪一類型的公共活動空間也是必要的,從中能否擴闊大眾視野也相當重要。英國建築師及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居港多年,有這樣的看法:「每次我在九龍公園都會有這種感覺,位於高樓之間的公園,成為了九龍區的『市肺』,也感意外園內有不少遊人。」

香港的確擁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園,它們的存在各有意義,也各有緣由。「當中還有更老舊的設計:廣場,例如皇后像廣場。『廣場』代表的又是另一種空間,在很多歐洲城市很常見,它們都愛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城市特性。然而歐洲的廣場都是漂亮和壯麗的文明建設,但當你看着皇后像廣場,只能感到一片混亂,可以說是浪費了整個空間,而當中的建築也不美。」

然後,自然又說到紐約、倫敦的公園。「紐約中央公園當然不能不提,它是公園設計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它出現於紐約要進行城市美化的時期,當時的公園、公共空間、各種場所,成就了城市的血脈分佈。」

無論是紐約中央公園(上)或倫敦海德公園(下),廣闊的草地是基本設定,更多數擁有花園運河,以及各種空曠場所讓市民進行各種活動。

當英國的攝政公園(Regent's Park)甚至有動物園和運河,海德公園(Hyde Pak)坐擁無可匹敵的草原,不難察覺這些公園其實都在休憩的同時,主張遊人自由步行,甚至鼓勵迷失其中。說實在,香港未必適合擁有這種巨型公園,而且許多外國例子更多是順應自然,甚於有意識的人為設計。「當大部分的香港人深深認為這個城市非常擠擁,卻沒有多少人會走到郊野公園,對這個狀況,我們必須要跟政府一同做點什麼才行。」例如是什麼?準確說到的,是本地公園的諸多限制,令市民被迫僵化地使用公園。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