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準洗碗難請人 創辦人擲百萬開工場搶頭啖湯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若手頭上有100萬,你會用來做什麼?最正路就是用來買樓結婚,但楊潤(YY)和他的團隊就選擇創辦洗碗工場。3年前,在洗碗工場未普及時,他們看準時機放手一搏,闖出一番成績,證明有先見之明,但要在新模式中搶吃頭啖湯總是不易,作為香港最早一批,他們那時並無前人為參考對象,用來創業的那逾百萬元資金隨時會「凍過水」。
攝影:梁鵬威

在這個名為「創天」的洗碗工場,儘管很多清潔工序都已交由機器處理,但五、六名工人每朝仍會為前一晚送來的骯髒碗碟清理廚餘,接著放入浸泡池,再經100度高溫消毒,最後他們會把已清潔的碗碟入箱,由車隊把一箱箱的餐具碗碟送回餐廳。時值中午,另一批碗碟餐具又送到工場。

YY(右)與Rex認為創業不只是建立自己的事業,也為餐飲業務解決問題。

摸着石頭過河 「把一生要洗的碗都洗完了」

除了幾位工人,包括YY及Rex等4位創辦人亦會分工合作,負責監管工場日常運作、與客戶聯絡、會計及安排車隊路線等事宜。別看工場現在操作流暢,其實是從2、3年來的錯誤和「蝦碌」事件中慢慢摸索得來。YY他們於2013年開辦洗碗工場,當時它的運作模式算是嶄新,因此難免遇上當開荒牛皆會遇到的問題:苦無參照對象,以致由洗碗技術、資金到物流等方面都要摸著石頭過河。

「工場一開始沒那麼多機器,是用人手做法」,YY憶述開初有多狼狽,「在一個很大的池中,放入藥水和熱水,幾個人就戴著手套圍在一起洗碗,一個清理廚餘、一個清洗、一個把碗碟放入高溫機做最後消毒,最後一個做分類,碗洗好了還要運輸。這個狀況持續了兩個多月,直至購入洗碗機才不用親自洗碗。那段時間,大家的手都爛了,我覺得我已把一生要洗的碗都洗完了。」

對員工來說,最大考驗是要夠手腳快,以配合機器流轉速度。

資金、運輸連番連連 甚至不慎「拆人招牌」

旁邊的Jay補充,當時團隊還野心勃勃,接下了不少鍋來做,「那時相信,要做些連少數行家也不會做的事情,便接下日、韓式餐廳那些石頭鍋和燒烤鐵板來清洗。但那實在是太難洗了,結果我們發明了用裝修漆鏟來清理飯焦,想不到又剷得頗舒服。」但他表示,工場現在不會再處理這些太難洗的餐具了。

洗碗技術要摸索,資金問題同樣要解決,YY坦言洗碗工場佔地甚大,機器也昂貴,單靠各人的儲蓄和借貸也不足應付所有開支,所以他們要申請如創業啟動金和善導會恒生創業計劃等的創業借貸稍作幫補,他說:「那日取到錢,翌日就花掉,幾十萬只能用作場地裝修、拉電和付貨車的首期,我們還要繼續找其他小型創業貸款。」在創業初期,總是樣樣事情皆有可能出錯,YY記得起初錯用了大型貨車作運輸,以致在客人餐廳開張的第一日就撞破了別人的招牌,在撞板後,他最難忘那位老闆的面孔:「他的面黑過一隻鑊,他一定在想:『我第一日開舖,你就來拆我招牌?』我們立刻買來果籃紅酒去賠罪,後來也不敢再用大貨車,現在最大的車款都是5.5噸貨車,最多裝少些貨,多走幾圈,也不會貪心。」創業以來,YY回想當日縱然曾多番受挫,但過程也總有得着,「也真發生過很多有趣的事情。」

工場客源廣,有幼稚園等學校客戶,YY指學童製造的廚餘較少,清潔也較容易。

先以Cold Call調查業界需求

回到最初,觸動YY 4人開創洗碗工場的成因很單純,也與其他洗碗工場的創辦人一樣,就是有感餐廳很難聘請到洗碗工人。「2013年的某一日,其中一位合夥人留意到當日4宗與洗碗工相關的報道,第一宗是講1萬8千元請不到洗碗工,第二宗是出價2萬元聘請外籍人士洗碗,還有一宗是開價1萬6千元,街招貼了兩周都無人問津,最後一宗就是講最低工資。」他們當時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洗碗工作貴了,食肆愈來愈難請人。得悉洗碗工場於國內流行多時,他們認為這或許可以幫助香港解決這個問題。

YY本在大型零售品牌擔任供應鏈管理,從事工商管理的他向來務實,所以他與團隊先以「cold call」形式向業界查詢他們對洗碗工人的需求狀況,「在3千多個通話中,有6成人表示需要聘請洗碗工人,請不到的就到鄰近餐廳搶人,結果人工愈搶愈高。」

財爺在2013年說8千元請洗碗工,沒可能,因為萬二元是起標,但也難請人。萬二元可做看更,既可玩電話又可與街坊傾偈,還可以升職做主任,做洗碗卻沒有高級洗碗員。
楊潤
碗碟會經運輸帶掉進泡泡內消毒,處理速度比人手清潔要快。

懶理同業壓價「蝕做」 概念清晰就能成事

自此,他們就相信以外判形式集中處理各餐廳洗碗工作,以6至7名員工加上機器協助的洗碗工場,便能取代每間餐廳各自聘請洗碗工人的煩惱,應可省卻大量勞力及招聘問題。團隊3年以來從碰釘及經驗中學習,令工場今日運作得以保持暢順,證明他們當初有先見之明,然而在開創餐飲業的洗碗新景象時,YY也目睹業界這幾年來的興衰。

過去日子,曾有多間洗碗工場出現,也有部分卻敵不過現實而消失,YY淡定地觀察今日的局面:「最近有3間倒閉了,主因是收費太平。業界清洗碗碟以每箱計算費用,它們每箱只收費30多元,這樣的話根本捱不到,他們其實是邊做邊蝕的。」當全世界都在鬥價低時,YY卻相信只須保持自己的價位便可:「我們最便宜的都要收45元。假設他們一箱只收30多元的話,一日做7箱總共收到245元,但連同來回物流和司機搬貨計算的話,這根本沒有可能經營下去,所以我們不會蝕做。」

他終歸覺得投放逾百萬元開設洗碗工場是值得的。「雖然有競爭,但只要概念夠清晰、捨得投放逾百萬來投資就能成事。辛苦多時,現在這個洗碗工場基本上已可以自己運作,不用太勞心了。」

YY常建議餐廳要提升碗碟廚具質素,以免碗碟經不起勞損。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