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風・水墨國畫】 皮膚上的國畫
早前一直有傳曾大受觀眾歡迎的中國節目《中國有嘻哈》被禁令不能再邀請帶有刺青的嘉賓,單憑此限娛令便可見時至今日的中國,守舊思想的籠罩下令刺青仍然一直被視為叛逆的象徵,從未脫離過負面的領域。但甚為矛盾的是,當筆者嘗試以中國刺青為研習主題,發現中國的刺青文化乃淵遠流長,更可追溯至3500年前,刺青由古時廣用於刑罰上,乃至用以塑造出宋代文學名著《水滸傳》內的多個人物角色……
始於墨刑
中國最早出現刺青此文化習俗,是始於當時的少數民族部落,如東夷、吳越、閩越、西南夷以及漢人統治的中原、關中等地。最早期的刺青是作刑罰之用,其稱為「墨刑」、「黥面」等,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刺上圖案或「奴、婢、盗、贼」等字,作為受刑人的標誌。墨刑的使用,至西周起便開始出現,直到秦始皇時代更為盛行,焚書坑儒(公元前213年)歷史中,秦王有指:三十日內不燒書者須「黥為城旦」,意指違抗者要接受黥面以及成修護城牆的奴隸,因此被黥面的犯人於當時遍佈全國。
水滸傳刺青好漢
刺青延至唐宋時期,乃為頂峰年代,如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至少有三位重要角色主要以刺青突顯其性格特質,當中包括刺有一身青龍的「九紋龍」史進、滿佈花繡圖案的「浪子」燕青以及背上同樣刺有花繡的「花和尚」魯智深。更因為《水滸傳》於日本民間的盛行,直令當時的日本進入了全民刺青時代,民間會以不少《水滸傳》中的好漢作為設計主體,寓意勇士精神永遠同在。
「精忠報國」
而另一個令刺青於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原因,有說是因岳飛身上的刺青。岳飛一生為國盡忠,相信大家均耳熟能詳,其背上以針配合醋墨所刺上的「精忠報國」四字亦漸流傳後世,因此當時有不少後代也以他為模仿與學習對象,刺青至此不再只是用於刑罰上,驟變成彰顯孝義與勇者之象徵。另一邊廂,有傳岳飛背上刺青的由來,其實是其母桃氏為使兒子謹記報效國家之志而為他刺下的,不過「岳母刺字」要作進一步的考究才能斷定歷史的真偽。
國畫精髓
而談及有關中國刺青風格,當中無疑糅合了不少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亦即「國畫」。中國畫主要以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與墨於帛或宣紙上作畫,而國畫的主題,大多可分為三大類別: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但於技法上則分為八大類,例如重彩畫、水墨畫、白描畫等等……國畫表現其「氣韻」與「境界」為首,因此要成為國畫派別的紋身師,必須要掌握其中國畫與水彩的精髓,方可創作出一幅幅秉承中國水墨畫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