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交流的故事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北區醫院成立25周年,早前特別擧辦了一個「關顧故壇」,鼓勵醫院同事分享他們的日常醫護工作點滴,尤其表現出以人為本、關懷備至、觸動人心的故事,並輯錄成電子版的《北區醫院關顧故壇文集》。

撰文:醫院管理局北區醫院行政總監孫天峯醫生

兩名參與「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 」的內地護士除了參與臨床工作,也積極參與醫院活動,在北區醫院「關顧故壇」上分享她們交流的故事。

同事投稿出乎意料地踴躍,有醫生、有護士、有專職醫療、有病人助理、有不同科室、還有外展同事。除了自己醫院同事之外,兩名參與「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 」的內地護士,也分享了她們在香港醫院工作的經歷。

「在病房每天看著患者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當第二天回到醫院,病房的病人就換了一大半。如此大的出入院量,我們和病人沒有太多時間接觸,病人也許不會記得我們。」

「有一天如常回到病房上班,中午探病開放時間段,當我走近其中一個病隔門口的時候, 就聽到一位婆婆很大聲地跟她女兒說:『不是這樣的,你根本不會做。』於是我過去了解一下發生了甚麽事,婆婆的女兒說,她想幫媽媽弄高床頭,好餵飯,不過婆婆說她不會做,弄得婆婆不舒服,始終不讓她弄床頭。」

「關顧故壇」是北區醫院25周年活動之一,讓不同崗位的同事分享他們工作日常的小故事,表揚以人為本的關顧精神。

「那位婆婆看到我走過來,就指著我說:『她會,讓她來。』我便過去幫婆婆弄好床頭,床尾桌、午餐都擺好。我好奇的問婆婆:『你認得我嗎?』婆婆說:『當然認得,你餵飯給我吃的呀!』不知何解,我聽見婆婆這麼一說,就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其實婆婆有認知障礙症,她有時候連家屬也不認得,但她竟然說認得我,而且還記得我曾經給她餵過飯。回心一想,當時可能婆婆也不一定是真的認得我,她可能只是認得穿著我們這種顏色衣服的人 —— 病房護士們都是穿上同一顏色的制服。即使多忙,我們也會和病房的長者們握握手,貼近他們耳朵說兩句,逗逗他們。看到他們的回應,也能收獲不一樣的滿足。」

「關顧故壇」邀請同事上台分享他們的小故事,醫院管治委員會和屬會的主席、委員們,及不同部門的同事都在台下支持他們。

這個小故事當然不是甚麼驚天動地,但對於遠道而來的她們,那種被認同的感覺,自然不是一般滋味。筆者當年也曾在加拿大作專科交流,明白那種因專業制度有別的工作限制,也明白身在外地生活的種種不便,單單是願意接受這些挑戰已經需要相當勇氣,對她們尤覺感同身受。

她們在內地其實都是很具經驗,甚至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專業護士,只是在一個陌生環境、不同體系、以至有別的專業機制下,她們未必都能獨立進行醫護程序。然而,她們身穿和我們護士同事一樣的制服,同樣無私付出照顧我們的病人,同樣真實地體現每份關懷和愛心,也同樣值得大家認同和尊重。

醫院管理局。(資料圖片)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