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疆 生命至上
我曾經看過一條器官捐贈宣傳短片,深受憾動。影片開首有一個白胖粉嫰的嬰兒在哭泣,抱著嬰兒的父親不知所措,轉交嬰兒予身旁婆婆;婆婆設法哄逗不果,再轉交嬰兒予他人;就這樣,一手交一手,各人施展渾身解數,皆無法止住嬰兒的哭鬧。直至一名陌生男士接過嬰兒,一擁入懷,嬰兒哭聲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是「噗通、噗通」,一聲聲沉穩而有力的心跳聲。嬰兒依在陌生男士的胸膛上,細心聆聽著這名男子的心跳聲,很神奇地,眼淚止住了,更天真的笑了。憑著心跳聲便能帶給嬰兒安全感,難道不是只應母親才擁有此威力嗎?
此時,影片浮現一句字幕──「媽媽的心臟,在數月前移植給了他。」
撰文: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醫生
目前,香港有逾2600名器官衰竭病人在等候器官移植。這2600名病人與他們的家庭每天承受著苦等器官移植續命的煎熬,甚或面對著生命逐漸流逝的絕望;不在其中,豈知其苦。這份煎熬與絕望,彷彿距離你我很遠,皆因我們很幸運地擁有健康。可是,大家有否想過向前多走一步,登記器官捐贈,並向家人交代意願,來一起壯大整個社會的正能量,為有需要的病者及其家庭帶來多一分希望?
香港遺體器官捐贈一直採用「自願捐贈」模式,如果死者生前已登記表明願意捐贈器官,器官捐贈聯絡主任會尋求及尊重死者家屬意願。假若死者家屬不同意,有關移植手術便不會進行。所以,除了登記器官捐贈,平時多與家人分享意願同樣十分重要。
醫管局七個醫院聯網目前共有九位器官捐贈聯絡主任,他們都是資深護師,除擁有豐富臨床護理經驗外,他們每位都肩負起關顧和聯繫病者家屬的重任。每當病人被判斷腦幹死亡後,器官捐贈聯絡主任會從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中央名冊)了解病人捐贈器官的意願,並盡快聯絡家屬,轉達病人生前意願及解釋器官捐贈詳情,希望能取得家屬同意,以盡快安排器官移植,讓生命延續生命。
面對摯親遽爾離世,家人往往難以接受。此時,器官捐贈聯絡主任一方面安撫家屬情緒,另一方面陪伴及鼓勵家屬作出這艱難的決定。 當中溝通過程必須小心拿捏,為的就是希望能承傳逝者大愛,拯救更多器官衰竭垂危病人的生命。
根據經驗,逝者家屬主要因為不捨,以及想保留完整遺體的傳統觀念,而拒絕器官捐贈。我們衷心鼓勵大家及早在中央名冊登記器官捐贈,並將意願告訴家人;這樣,家屬就可以作出相應決定,完成死者生前意願。
醫管局未來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與各界加強合作,包括會在醫管局總辦事處及轄下公立醫院巡迴設立器官捐贈推廣攤位,多位器官捐贈聯絡主任亦會到不同地方舉辦講座,加強公眾對器官捐贈及移植的了解,以及協助熱心市民登記器官捐贈。
造一所寺,不如救一人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大道理,你我皆懂,不如付諸行動,身體力行,到「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表明你的大愛意願吧!
更多器官捐贈的資訊,請瀏覽中央名冊網站www.codr.gov.hk、專題網站www.organdonation.gov.hk或「器官捐贈在香港」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