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與失
「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一句多年前補習社的宣傳口號,到了今天大部份香港人也牢牢記在心中。
現今社會的孩子學習壓力十分大,為了讓他們入讀「名牌」幼稚園、為了令他們升讀「世一」小學、為了給他們有更美好的「將來」,甚至有父母為了子女能「贏在起跑線」,在他們還未出生的時候,便預先替他們報讀一連串的「興趣班」,務求令小朋友動靜皆宜、成為一位琴棋書畫樣樣皆精的「準備生」——準備迎接將來的競爭。他們看似得到了許多,但不知不覺間失去的又有多少呢?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資深護師袁志偉
穎兒是一名小三學生,就讀九龍區一所「世一」小學。她的校內成績一向名列前茅,考獲全科滿分的次數多不勝數;同時她也是樂團的首席樂手,在校際音樂比賽中屢獲殊榮。她的媽媽是位全職家庭主婦,每天在穎兒放學後,便會接載穎兒到補習中心上課和琴室練習小提琴,日日如是。
正因為家長們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彼此之間的競爭亦相當激烈,所以媽媽對穎兒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從不容許她在考試中因粗心大意而犯錯。考試前夕,媽媽為穎兒安排的日程就更加緊密,額外的補習課程和樂器練習也令穎兒吃不消,常常偷偷落淚。但為了不令媽媽失望,她只好硬着頭皮熬過去。每當派發成績表時,穎兒總是喃喃自語,表現得十分緊張。
老師漸漸察覺到她的情緒反應,開始替她擔心。老師曾致電穎兒媽媽告訴她女兒的情況,希望她能替穎兒減輕壓力,給予女兒支持,並提醒她有需要時便要向醫護人員求助。可惜,穎兒的媽媽反過來駁斥老師,說她未有盡心教學、沒有照顧好穎兒。
期考結果出爐了。穎兒因為不小心寫錯了一條數學算式,未能考獲滿分。她得知成績後,伏在桌子上抱頭大哭,不斷地嚷着:「糟糕了!糟糕了!我一定會被媽媽責罵了!」老師見狀便立即上前安慰,並找來駐校社工協助安撫穎兒的情緒。
及後,老師再致電穎兒的媽媽告訴她穎兒的情況,她頓時從虎媽的角色中醒了過來。經過社工轉介,穎兒到醫院求診,醫生診斷出她患上輕微焦慮症,需要定時服藥及接受認知行為治療。而穎兒媽媽為減輕自己及女兒的壓力,也參加了由醫院協辦的小組治療,和其他病人家屬分享自己的經歷,彼此支持,從互動中學習、成長和改變。
「得」與「失」往往只是一念之差。看似得着很多,人前人後受到不絕的讚賞,但同時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更多。縱然我們無可避免「競爭」總有一天會找上門,但大家仍然可以選擇讓孩子學懂如何面對「競爭」,陪伴他們走過快樂的童年。
《香港01》「01醫務所」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合作,隔一個星期二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筆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靜放,讓水中物沉澱,然後變得清澈。願你靜心細味每一篇小故事,見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別人的內心,把事與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願此專欄能安撫你情緒的波瀾,享受歲月靜好。更希望你把這份體會和你關心的人分享,好讓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個夥伴。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