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新聞案|鄒家成專訪煽動對抗中央 鍾沛權:政府可藉言論反省
《立場新聞》被指17篇文章涉煽動案續審,主控官今(17日)就涉鄒家成專訪的文章盤問前總編輯鍾沛權。主控指出,鄒在該訪問中煽動他人憎恨及對抗中央政府,但看不到鄒要指正或批評政府有何錯誤。鍾認為應從廣闊的角度去理解,即使只是表達不滿或缺乏具體批評,都是對政府的提醒或警惕,政府可透過這些言論去反省。鍾又指,政府有責任去了解人民不滿的原因,作為傳媒只單純記錄異見者的反對意見,即使只流於政治姿態,無提出具體批評,鍾認為都是有意義的。
控方指《立場新聞》涉煽動另外17篇文章。(詳看下圖)
控方:何解生年輕人如此憎恨大陸
主控官伍淑娟今就鄒家成的專訪繼續盤問,指專訪中提及鄒是因為2018年的「魚旦革命」形成反共思想,質疑鄒作為一名1997年出生的年輕人,當時已有一國兩制,為何會如此激烈地憎恨中國大陸,究竟1997年後發生了甚麼事,導致民心背向。鍾估計落實雙普選為港人其中一個最大的政治訴求,但一直遙遙無期,令港人擔憂固有自由受到剝奪,此為生於1997年後的港人對政府的最大不滿及失望。
鍾:港人擔心自由會被剝奪
鍾舉出了多個例子,如港台節目《頭條新聞》被建制派針對、銅鑼灣書店事件、中出羊子因政治審查遭取消參選舉資格、香港民族黨罕有地用社團條例被取締等,鍾形容港人在政治訴求得不到滿足之餘,還擔心既有自由被剝奪。
控方:擔憂也要合理
控方說:「但你擔憂都要係合理架!」又指若香港民族黨被取締一事是正確的,市民就沒有必要擔憂。鍾稱客觀上當時是有擔憂,當時港人認為不論其主張多激烈,無具體違法行為就應被容許。
鍾:港人憂政治參與權收緊與中央有關
控方又質疑,鍾舉出中出羊子及香港民族黨等例子,均是發生在香港,與中央政府並無關係。鍾估計港人認為對於其政治參與權利不可更開放、甚至收緊,是與中央政府意向有關,因為他們認為最後下決定的人為中央政府。此外,中港矛盾、大量自由行來港等,亦累積更多不滿。
控方:質疑鍾認同這憂慮存在
控方聽罷指出,以上估計是基於鍾自身認知價值,因此鍾是認同該些憂慮的存在。鍾稱當時有觀察到網上的輿論,認為其所擔任的角色無同意與否之說,他只是好奇旁觀,想理解這些社會事件。控方再追問鍾是否相信上述例子真的有發生,鍾自言相信當中造成的擔憂是存在的,但無法得出一個百分百的結論。鍾舉例指,他作為傳媒在處理不同訊息或說法時,的確曾有懷疑,如銅鑼灣書店事件,確有跨境執法的可能。
鍾:年輕人接收資訊比過去多元
控方又指,參與示威的有不少僅十幾歲的年輕人,質疑「魚旦革命」如何影響到他們。鍾認為,年輕人現在所接收的資訊比過去多元化,再非只是字裹行間的死讀書,書本、互聯網、外遊經歷等,令他們接觸資訊的來源廣泛很多。控方重申鄒對中國內地態度十分「敵對」,指出在社會運動中有好大量鄒一類人,但從鍾舉的例子中,看不到他們憎恨的理由。鍾再舉例指,2014年佔領運動、2012年反國民教育固然是其中一個因素,令年輕人對中央及香港政府有不滿。
重申傳媒只是記錄者
控方另質疑,在鄒的專訪中看不到要指正、批評政府有何錯誤,僅見到他想對抗中央。鍾認為應從最廣闊的角度理解,即使只是表達了不滿,缺乏具體的批評,但這些表達都是對政府的提醒或警惕,政府可透過這些言論去反省。鍾指出政府及人民的關係中,政府有責任去了解當中不滿的原因。作為傳媒單純記錄異見者的反對意見,即使是只流於政治姿態、不滿,無提出具體批評及改革路線,鍾都覺得是有意義的。
3名被告依次為: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鍾沛權(52歲)及林紹桐(34歲),同被控一項「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罪」。
審訊下周一續。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鍾沛權自辯撮要。(詳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