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質疏鬆由「29+1」開始 曬太陽、補鈣缺一不可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都市女性少運動、怕曬太陽,為了美白,出街便出動防曬霜或舉傘遮擋陽光,維他命D吸收不足,骨質密度偏低,增加患骨質疏鬆的風險。女士30歲後,骨質密度便從頂峯回落,及早防治,須消除對此症的誤解,例如只補鈣、不曬太陽吸收維他命D足以預防;以為膝痛就一定是患上骨質疏鬆;恆常照超聲波檢查足以篩查等,下文詳細拆解。
撰文: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會長、醫善同行創辦人黃仕雄醫生

骨質疏鬆是指患者骨質密度降低,骨骼脆弱而容易骨折。隨住年紀增長,骨質會流失,女性收經後荷爾蒙水平下降,鈣質減少,骨質的流失速度會加快,加上女性少運動及怕曬,相比男性有較高風險及較早患骨質疏鬆,大多於50至60歲開始出現,而男性一般於60歲以後出現。

誤解一:膝痛代表骨質疏鬆?

不少人以為膝痛是骨質疏鬆的先兆,事實上初期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病徵,女性患者去到50至60歲,始可能出現腰骨痛、駝背等症狀,甚至身高「縮水」,嚴重者跌倒時容易發生骨折。最常出現骨折的部位是手腕附近的橈骨、盤骨及股骨骨折。根據本地一項大型研究,65歲或以上的骨質疏鬆病人,其股骨骨折的一年平均死亡率,高出一般人14%。

誤解二:不斷補鈣可預防骨質疏鬆?

鈣質及維他命D均有助改善骨質密度,兩者缺一不可,不少愛美女士因為怕曬黑而從不接觸陽光,以為單靠補鈣可預防骨質疏鬆,此是錯誤想法。當身體的維他命D水平太低,會影響鈣吸收,曾有30歲女士,長期不曬太陽,進行骨質密度檢查時,骨的密度已與50至60歲的高齡人士無異。另外,有乳糖不耐症的女病人因為長年沒有從乳製品吸收足夠鈣質,結果收經後其骨質密度嚴重流失。

一般而言,成年人每日需攝取約1,000至1,200毫克的鈣質,含豐富鈣質的食物包括奶類、豆製品、蔬菜、果仁及連骨或殼食用的海產。一杯250毫升的牛奶已含有300至400毫克的鈣質,而一份蔬菜亦有100至150毫克的鈣質。至於維他命D方面,最好是透過曬太陽吸收,穿短袖衣物在陽光下曬20分鐘,或穿長袖衣物曬30至40分鐘,已攝取了一日足夠的維他命D。

誤解三:照超聲波可檢查骨質密度?

不少人以為照超聲波可檢查骨質密度,事實上此種方法並非標準診斷方式。國際認可的有效診斷是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可透過檢查腰椎或股骨去測量骨質密度,分數會以T值表示,分數介乎-1至-2.4是骨質密度偏低,等於或小於-2.5便屬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常見老年病,約有3分1收經後的女性患上骨質疏鬆,而65歲男性則有5分1人患病。

愈早強化骨骼可減低骨質流失

骨質密度一般在30歲左右到達高峰,之後便會加快流失,30歲後骨質密度無法逆轉,要改善骨質健康愈年輕著手愈理想,30歲後更要警惕,包括每日補充足夠的維他命D及鈣質,防止更多的骨質流失。部分人擔心飲咖啡會導致骨質疏鬆,但有大型研究顯示,只要每日不飲用超過3杯咖啡,對骨質無明顯影響。

現時坊間不少身體檢查的套餐都涵蓋了骨質疏鬆項目,而一般日間醫療中心或私家診所亦可作DEXA檢查。公立醫院方面,一般只為骨折求醫的病人進行骨質密度檢查。懷疑自己屬高風險人士,其實只要諮詢家庭醫生,大多醫生已可為病人安排相關檢查。DEXA輻射量對人體無害,只相等於暴露陽光下3小時,甚至少於飛往台灣航程的輻射量。

目前亦有不少口服抗骨質疏鬆藥物用作治療,但不建議用作預防,市民要防範骨質疏鬆,應從上述飲食著手,以及進行適量負重運動,強化骨骼。女性宜在55歲或收經後、男性在65歲後,進行骨質密度檢查。若骨質密度屬於偏低,應每隔2至3年檢查一次,以及早作出診治。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