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未錄猴痘個案 45歲以下從未接種天花疫苗高危 政府須早作準備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最近美、英及歐洲多國陸續發現猴痘病例,世界衞生組織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雖然香港暫未有相關病例,但不等於沒有社區爆發的可能性。尤其現時疫情放緩,愈來愈多旅客從世界各地來港,本港卻未有治療的藥物及疫苗儲備,政府應及早部署。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黃天祐

這次猴痘爆發的首宗病例在英國錄得,患者從尼日尼亞返英,5月7日發病;隨後,20多人也於1至2星期的短時間內陸續發病。當地衞生部門經調查後,發現之後發病的20多人裡,竟沒人曾與首例患者親密接觸,更未曾到過非洲,情況非常罕見。

人類接觸其他受感染的人、動物或物件,有可能染上猴痘。病毒通過呼吸道或皮膚感染人體,經親密接觸,例如性行為等而傳播,但是否造成今次爆發的原因,則尚在調查中。起初,大部分患者是男男性接觸者,他們的生殖器官或口部附近皮膚都長出猴痘;但據報最近開始接獲女性感染個案,徵狀相似,同樣原因未明。

猴痘病毒株主要分為中非及西非兩類,造成是次小型爆發的西非病毒株,死亡率約為1%至3%。但猴痘本是不易傳播的疾病,有傳言指今次在歐洲多國爆發,是因為猴痘如新型冠狀病毒般出現基因突變;但其實猴痘屬DNA病毒,遺傳基因較屬RNA病毒的新型冠狀病毒複雜,出現突變的機會較微,不過仍要待基因排序結果才能下定論。

猴痘的潛伏期為2至3星期,有些患者沒有任何病徵,部份人則會發燒、頭痛、背痛、淋巴核腫脹,通常亦會出疹。通常臉部最先出疹,再蔓延至全身不同位置;猴疹起初呈水泡狀及有膿液,繼而會像肚臍一樣凹下去。很多人看新聞圖片,會認為猴疹與帶狀疱疹(即生蛇)相似,實則猴疹形狀較大、不規則;帶狀疱疹形狀較小,多會串連成帶狀、傾向身體其中一邊,並帶有強烈劇痛,兩者有明顯分別。

治療方面,猴痘的病情相對輕微,接觸過猴痘患者的人如在四天內接種相關疫苗,亦可預防染病。由於猴痘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所以治療天花的疫苗及藥物,都可以治療猴痘。但是,上世紀80年代全球已停止接種天花疫苗,所以,理論上大部份45歲以下人士,體內沒有天花的抗體,如果接觸到猴痘病毒,感染機會極高。

香港雖未錄得猴痘病例,但本港亦未有天花的藥物及疫苗儲備,政府應防患於未然,開始考慮向外國購入有關藥物;醫護人員遇到出疹病人求醫,應當提高警覺,做好保護措施。雖然不排除病毒會流入香港,但市民不必過度恐慌,只需要提高警覺,例如行山或郊遊時切勿餵飼猴子,及繼續做好個人衞生即可。如有不適及懷疑徵狀,應立刻求醫。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