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長者困居易生焦慮 母親節共勉子女多溝通關顧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梁婆婆(化名)今年九十多歲,身體狀況尚算不錯,疫情兩年多以來,幾乎沒有離開家居,由害怕自己感染到擔心家人,一直限制子女到訪,焦慮日益嚴重。疫情已漸漸紓緩,我們開始重拾正常生活時,有否留意身邊長者的情緒也如常地過渡困難時刻?今日是母親節,多關顧她們在疫下的感受,一定勝過任何禮物。
撰文:輔導心理學家梁绣雯

記得初初見到梁婆婆時,已發覺她有焦慮徵狀。疫情初起,婆婆沒有出街,每次只讓一位子女來探訪,減低感染機會。疫情不斷延續,婆婆逐漸變得孤僻,脾氣愈來愈大,子女開始擔心。

在了解婆婆的感受後,首先是認同她的擔心,也正面肯定她防疫的做法。我希望婆婆知道疫情是確實嚴竣,子女已盡力輪流照顧她,並沒有任何離棄想法,慢慢減少婆婆胡思亂想的機會,一眾子女支持下,婆婆思緒也平靜下來。

婆婆或許是冰山一角,但兩年疫情過去,對長者而言,精神方面有不少負面影響。焦慮和抑鬱是較容易出現徵狀,子女亦較容易察覺,例如拒絕外出,佩戴三、四個口罩;難以入睡,半夜起床等。她們內心極害怕受感染,又或擔心感染後傳染給子女,連累子女要照顧自己,不知不覺間,把自己分隔。

可以怎樣留意長者情緒?家中長者是否經常失眠?抑鬱情緒極大可能影響正常睡眠,失眠是十分重要的指標;另外,長者變得沉默或孤僻;出現怪異行為,子女都需要特別留意。

除了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如遇上這情況,子女亦可以嘗試多與長者傾談,獨居的多些探訪;疫情許可的時候,帶他們外出逛逛,以解長者心中鬱結。

長者過度憂慮疫情,子女可以向長者多解釋,指導他們正確使用抗疫物品;與他們一起接種疫苗;告知醫學新知識,口服藥物治療的成效,讓長者正面面對疫情。另外,多聆聽老人家心聲,認同長者的能力,給予正面肯定。

今次疫情糾纏兩年不去,什麼隔離措施,長時間的限聚令,已經在人與人間築起一道牆。就在今天的母親節,緊緊擁抱寶貴的親情,為至愛母親拆牆鬆綁。

母親節共勉之。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