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215呎納米單位落成量 按年暴增逾倍 中西區最多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近年納米樓成風,港人愈住愈細,據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回覆議員就財政預算案的書面提問時,發現去年本港少於實用面積215平方呎的私樓「納米單位」落成量,按年暴增1.6倍,涉206伙,料為歷年新高,集中在中西區。
對於應否設立單位最低面積,局方重申,要給予市場空間因應需要而調節,不排除出售個別住宅用地時加入條款。

港人居住空間愈來愈細,少於215平方呎的納米單位落成量按年急增。(吳鍾坤攝)

215呎納米單位按年增1.6倍

據運房局回應工聯會麥美娟的提問時指,差餉物業估價署在編製過去年度的各類單位落成量時,會將A類、即少於40平方米的單位再細分為實用面積少於 20平方米(215平方呎)及介乎 20至39.9平方米(215至429平方呎)兩類。數字顯示,過去五年,少於20平方米的「納米單位」數目,由2012年至2015年的0伙、81伙、64伙及79伙,急增至去年的206伙,按年暴增1.6倍,佔整體新建私樓比例的1.4%。

納米單位中西區佔三成

當中,又以中西區佔的伙數最多,佔逾31%或65伙,其次為灣仔區48伙及深水埗46伙。而稍為「大一點」,介乎20至39.9平方米的單位數量亦按年大增八成,至3,731個。該局預期,2017年A類單位的預計落成量為5,109伙,將佔總落成量17,122伙的三成。

另對於民建聯柯創盛提問到,當局有否計劃制定可供出售單位的最低面積時,運房局常任秘書長(房屋) 應耀康回覆指,由售出住宅用地至樓宇落成,通常需要數年時間,其間市場情況 不斷轉變。因此,政府認為應給予市場空間因應需要而調節。政府會密切留意市場情況,在有需要時考慮在出售個別住宅用地時,透過賣地條款施加合適要求,因時制宜地回應市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