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規管工時唔見影 廚師日復日做11小時:人生一啲樂趣都冇

撰文:江麗盈 陳栢麟
出版:更新:

香港打工仔工時長,在全球「工時最長地區」名列前茅,員工身心俱造成負擔,工友在五一勞動節期盼社會正視長工時引發的潛在「過勞死」問題。有從事飲食業30多年的老師傅坦言,工時過長加上重複性工作,除令身體五勞七傷,也令家人關係欠佳:「寧願工時短啲、人工低啲,都好過周身病痛,欠缺人生樂趣。」

生活就是重複的「瞓覺、返工、食飯」

陳師傅任廚師逾30年,每日生活都是早上八點左右起床梳洗出門,十時開工至晚上九時半,由於工作地點與住所距離遠,約晚上十一時半才能回到家休息,每周只有一日休假,他形容人生恍如只有「瞓覺、返工、食飯」。

陳師傅任職廚師逾30年。(受訪者提供)

由於工作時間長、重複性動作多,多年辛勞亦換來一身職業病:肩周炎、長期站立造成的失常、用鑊鏟得到的手腕關節痛等等:「最嚴重瞓都瞓唔到,膊頭痛到要成個人反轉。」太長的工作時間亦令他與家人關係疏離,「通常早出晚歸,好多時我出門屋企人仲瞓緊覺,放工返到屋企,好多時(家人)都瞓咗。」

最嚴重瞓都瞓唔到,膊頭痛到要成個人反轉......通常早出晚歸,好多時我出門屋企人仲瞓緊覺,放工返到屋企(家人)都瞓咗。
廚師陳師傅

疫下五人工作三人做:寧願賺少啲工時短啲 人都舒服啲

他又指,疫情下餐廳縮減人手,廚房工作由原本五人負責,變成三人處理,工作量變相大增。回望過去,陳說:「梗係寧願賺少啲、工時短啲,人都舒服啲,而家做到周身病痛,但可以話一啲人生樂趣都冇。」現在年紀大,他嘆只能認命:「開始做廚時廿幾歲,做到而家即將可以用兩蚊搭車,已經好難轉行。」

梗係寧願賺少啲、工時短啲,人都舒服啲,而家做到周身病痛,但可以話一啲人生樂趣都冇。
廚師陳師傅

▼4月30日 多個工會在勞動節前夕到政府總部請願▼

+15

工時長形惡性循環 工會促就標準工時立法滅「無償加班」

香港飲食業職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李卓燊指,部份食肆仍有「落場」制度,加上舊有學徒制及業界愈來愈難請人,均是工時長原因,他認為健康工作環境是吸引年輕人投身重要因素,希望透過改變業界人力資源分配,改善不同崗位工作量與工時,亦希望政府能就標準工時立法,一改「無償加班」的情況。

11個指定行業工時指引至今未有一個完成

港府早在2010年開始討論標準工時立法,至2018年,當局擱置標準工時立法工作,改為推行11個指定行業工時指引,惟相關指引一再延遲推出,至今仍未有一個行業完成相關草擬。

勞工處稱致力收窄勞資分歧:第五波窒礙工時指引討論

勞工處回覆《香港01》指,勞資雙方對應否及如何編製工時指引存在不同意見,需多番斡旋協調,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自今年1月爆發的第五波疫情尤其嚴峻,窒礙工時指引的討論。勞工處表示,會繼續致力推進有關討論,協調勞資雙方,收窄指引內容的分歧。

香港沒有「過勞死」定義 五年共665人工作期間猝死

根據勞工處最新數字,過去五年僱員在工作期間猝死的個案多達665宗,當中逾七成半涉及心臟或腦疾病。而勞工處早於2017年委託職安局研究僱員工作期間猝死個案,聚焦研究這類個案,相關研究結果於去年6月提交立法會討論。

在該項研究中,職安局共分析200宗工作間因心腦血管病死亡的個案,並指大多數個案涉多種引致心腦血管病的個人風險因素,如高齡、肥胖、吸煙、飲酒等,沒有個案只涉及與工作相關的風險因素。

工業傷亡權益會批評將長工時相關死亡個案歸咎於個人因素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批評報告粗疏,在200宗個案中,有44宗屬工時長的個案,比例算相當高,惟當局的分析只停留於他們有肥胖、吸煙等個人風險因素,未有再逐一深入研究每個個案的工時、工種、工作性質與誘發心腦血管病的關係,「高工時係會誘發疾病,唔可以就咁落定論,如果要(工時長)係唯一原因咁苛刻(Mean),其實唔使再講保障工人。」

勞工處應要求僱主呈報猝死工友工作情況

蕭倩文表示,每年逾百人在工作期間猝死,如同「白白犧牲」,對職安局的研究感失望,坦言在規管工時、定義過勞死等問題,至今仍然毫無寸進。她提到,工權會去年亦接獲10多宗猝死工友家屬的求助,但因現時《僱員補償條例》下,工作期間猝死不屬條例指明的職業病,難向僱主索償,至今仍未有一宗成功。

蕭倩文續指,家屬對工友實際的工作情況未必相當了解,搜集資料去提出索償變得相當困難,認為勞工處可要求僱主在呈報有僱員猝死時,必須交代僱員的工作情況,她亦相信這些資料有些勞工處判斷工友猝死是否與工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