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解碼】譚偉豪:商界憂「Hightech 揩嘢」
本港商界不肯投資科研,原因為何?上屆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現時轉為協助初創企業融資的天使投資脈絡主席譚偉豪直言,過去商界一直存在「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的觀念,令本港具投資潛力的初創項目不足。同時政府的稅務優惠亦不多,令投資者卻步,估計現時初創企業融資額每年最多10億元,只相當於一間上市公司市值。
投資科技?不如投資地產股票
投資高科技,必定有風險。譚指出,商界過去一直因投資科技創新企業風險高、回報時間長而卻步,「商界與其承受高風險投資科技,倒不如投資地產、股票較低風險的項目。」另外,香港一直以來以金融服務業為主,因此商界毋須投資研發新產品,有需要時向外國購買即可。他又透露,一般初創項目的存活率一般只有5%,自言他的「天使投資脈絡」去年協助的初創項目,亦只有約三成取得成功,意味需有大量的初創項目,才能為投資者提供足夠投資機會。
本港發展創新科技 譚偉豪評新企業三大挑戰:
1. 商界不願冒高風險投資初創企業
2. 可供商界投資的初創項目不足
3. 政府支援不足
由於本港人口少,初創項目數量難與其他國家、地區相比,譚偉豪估計,現時本港每年初創融資額約10億元,僅相當於一間上市公司的市值,建議政府未來設立數十億元基金,每年動用十多億元鼓勵初創項目。
倡引深圳初創企業南下投資
另一解決本港初創項目不足的方法,則是吸引內地、以至鄰近地區的初創公司,落戶本港,或來港融資。譚認為,現時內地全國最好的初創企業均落戶深圳,如何吸引這些初創企業來港融資、上市,甚至南下香港,將是本港未來發展創新科技的方向。
現時政府並無政策鼓勵商界投資初創企業,令商界沒有動機投資,他批評過去政府已浪費10年時間沒有發展科技產業,現時必須急起直追,建議港府參考外國做法,以配對基金(Matching Fund)形式向投資初創企業的商界提供稅務減免,例如商界每投資1元可獲1元或更多的免稅額,吸引商界投資。
【施政報告創科解碼報道 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