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功課壓力大無暇學縛鞋帶 家長情緒瀕崩潰 團體促長假無功課

撰文:廖潔然
出版:更新:

香港學童經常指功課壓力極大,有家長更坦言,功課量之多,令他們無閒餘時間教導子女學習其他生活技能,包括最基本的「縛鞋帶」;有家長更投訴,子女的功課壓力令自己情緒幾近崩潰。有團體的調查就指,分別有4成及近6成家長和學生,只能以負面形容詞來描述「做功課」,包括「好有壓力」、「厭煩」、「家人衝突來源」等,促請政府規定學校推行每年至少一次長假期無功課日,「還學生自由學習時間」。

樂Teen會公布發表「學生/家長對「做功課」的觀感及期望」調查報告,倡議教育局推行「無功課日」指引。(廖潔然攝)
樂Teen會倡議教育局讓學生每年起碼有一個長假期不用做功課。(廖潔然攝)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今日(15日)發表「學生/家長對「做功課」的觀感及期望」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受訪的411名家長中,有27%家長以「好有壓力」形容「做功課」,而選擇「無心機做」及「家人衝突來源」的家長亦有26.3%及21.7%。

育有一對就讀小四及中一子女的羅太指學校功課太多令兒子壓力過大。(廖潔然攝)

家長:功課多 猶如惡夢

育有一對就讀小四及中一子女的羅太指,子女本就讀同一所位於深水埗的名小學,但因功課太多,兒子壓力過大,以致有自卑心、力不從心的表現,甚至影響到親子關係,於是羅太替兒子轉校並重讀三年級。

羅太憶述,兒子的舊校一向功課多,「十樣八樣走唔甩」,每晚羅太都要協助兒子做功課至晚上11時。羅太更指,功課多之餘,程度也相當深。她舉例指,兒子小三便要做《西遊記》讀書報告,該書有200多頁,而且並非圖畫版,羅太形容,該書花了兩母子兩星期才讀完,最後除要寫報告,還要彷作文章,她用「恐怖」、「惡夢」來形容當時的情形。

不過,最錐心之痛並非「捱更抵夜」,而是作為媽媽在兒子表現痛苦時,只能繼續逼迫兒子。羅太憶述,兒子試過做功課「做到手震」,可是也不能叫停他或者讓他休息,因為欠交功課只會令翌日做近乎雙倍的功課,太夜睡覺翌日也會沒精神。面對內心掙扎,羅太曾經因此而心酸落淚,情緒幾近崩潰。

犧牲其他學習

羅太表示,兒子轉校前的生活,除了功課便沒有其他東西,更舉例指那段日子沒有家庭聚會、親子時間,甚至連自理也沒時間教兒子,導致他小三也未懂的縛鞋帶、褶衫等。

羅太的兒子轉校後,功課最深只是閱讀理解,除有時間學會基本自理技巧,整個人也自信起來。羅太形容,以前兒子常常「考第尾」而被動內向,不喜歡溝通,但現在成續進步了、功課壓力減少了,人也變得樂觀和主動,願意跟別人分享、聊天。

樂Teen會的調查報告顯示,近8成學生希望聖誕及新年假期無功課。(廖潔然攝)

雖然羅太最終透過轉校解決問題,但樂Teen會服務主任朱麗英認為,長遠而言,教育局應廢除傳統式寒假作業、及推行每年至少一次長假期無功課日,「還學生自由學習時間」。

是次調查亦顯示,有高達75.3%受訪學生在「聖誕假期無功課」及「農曆新年無功課」兩項給予6至10分,表示贊成。而受訪家長及學生,均有約8成認為「無功課日」能夠「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讓學生有時間玩樂發展身心」及「讓學生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