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於賣地條款中設限 劏盤勢蔓延 學者:損害深遠
近年新盤開則愈來愈細,劏盤成為樓市新常態,惟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29日)公布賣地計劃時直言,無意為賣地條款設任何面積或數量限制,變相任由「劏盤」蔓延。有學者認為,即使賣地不設限,亦應該從批圖則上入手,惟政府唯恐供應單位數量不達標,有「放軟手腳」之嫌。
陳茂波周四在賣地記者會上,再被問到政府會否有措施針對市場上的劏盤問題,他只稱:「好關注這些市場所謂的『納米樓』時,之前已叫大家在購買時要好小心,因為此類單位的投資價值存疑。當供求趨向平衡時,會好難轉手,而由賣地至項目落成一般需時好幾年,市場千變萬化,現階段,寧留有空間讓市場就需要來反應比較合適。」換言之,政府無意出手於賣地計劃中加入條款,以阻止不足200平方呎的劏房單位蔓延。
鍾劍華:雙重把關防劏房盤
理工大學社會研究政策中心主任鍾劍華直言,「時下新盤劏得咁細,長遠的損害好大,結左婚點生仔呢?」對於政府不打算在賣地條款中加入單位面積的限制,「政府暫時仍然唔想(房屋供應)達唔到標。」他認為,政府其實有兩重把關,首先,是在新批出的土地中設單位數量上限,以防止劏得太多戶;其次,發展商往往於入則後又再更改圖則,增加單位數量,政府實際上是有權拒絕批出相關圖則,惟目前政府似是「放軟手腳」。
事實上,陳茂波亦指,自2010/11年至今,實際入則單位數量,較當局預期數字多出3,000多伙,單位伙數拉高,反映發展商積極將項目「劏到盡」。
林浩文:中資?港資?難界定
近日內地海航集團接連出手天價奪得兩幅啟德住宅地,令公眾關注中資財團或令港樓市「有升無跌」,陳茂波表明不用憂慮,又指市場會自行調節。對於應否限制中資湧入本港土地市場、推高樓價,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咨詢主管林浩文認為,「很難界定一間企業屬於中資還是港資,而且作為公開市場,沒理由炒到貴,就唔俾人黎投地,冇人買時就叫人來。」如想避免情況,可考慮轉換「遊戲模式」,如重推土地拍賣等,不應該以行政手段干預,於賣地條款中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