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愈買愈精明 傳統零售業三大死因拆解
香港傳統零售業市道持續疲弱,政府統計處數字亦顯示,自去年3月至今年10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已連續20個月下跌,創2003年沙士以來最長久的跌幅。
內地旅客消費放緩,不少國際名牌未能承受天價租金的壓力,紛紛止蝕撤離旺區。有業界人士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港人消費能力實際不弱,但購物模式愈趨精明,多先在大型零售店睇啱款式,再到水貨店或網店購買,這種趨勢嚴重打擊傳統實體店銷情。
電器攝影器材重災區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10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61億元,較去年同月下跌2.9個百分點,自去年三月至今已連續20個月下跌。如以今年首十個月合計,雖然按年跌幅進一步收窄,但仍下跌8.9個百分點。
綜觀各類型商品,以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較理想,按年比較只稍微下跌0.1個百分點。相比之下,電器及攝影器材的數字,比去年同期大跌21.7個百分點,為各商品中跌幅最大。有攝影品牌的高層向《香港01》大吐苦水,慨嘆港人「愈來愈識買嘢」,轉到水貨店和網店購物,同時內地遊客人數下跌,消費能力下降,以往的熱門商品不再受歡迎。
《香港01》拆解實體零售鋪風光不再背後,其實存在三大致命傷:
死因一:旅客消費放緩
自2003年起,香港零售業受自由行帶旺。不過,近年訪港遊客增長放緩,消費開支回落。今年10月訪港旅客數字,較去年同期下跌2.4個百分點。即使是內地黃金周傳統旅遊旺季,但在近年內地大力打擊貪腐,居民收入增速放緩下,內地人消費意欲下降,旅客訪港人次仍減少3.5個百分點。
面對銷售下跌,國際名牌如Coach、Forever 21和A&F等,未能承受天價租金的壓力,紛紛提早撤離旺區大舖。業主為了挽留大客而減租,業界預期明年多區舖租,將會繼續下跌,或會令傳統零售業界有喘息空間。
死因二:水貨售價相宜
除了舖租高昂外,水貨當道亦打擊專賣行貨的零售店。香港一向是東南亞貨品集散地,近年水貨入口愈來愈多,而行貨和水貨價格相差甚遠。該名攝影品牌高層表示,例如一隻23萬錶,水貨價只是19萬元。這名高層更分析,港人消費意欲未有下降,而是港人有更多選擇,購物習慣更精明,消費者多先在大型零售店揀啱款式,再到水貨店購物。
另外,記者在旺角朗豪坊的樂高專門店,發現一款Simpsons(辛普森家族)的超市積木套裝,售價為1,999元,但旺角銀行中心特賣場,同款積木只需1,480元,為原價七四折。另一款積木摩天輪,專門店售價為1,799元,特賣場只售1,280元,僅原價七一折。
死因三:網購興起 港人消費模式轉變
近年網購愈趨普遍,貨品質素比以前可靠,收貨既方便又快捷。此外,不少海外購物網站的聖誕優惠,比香港實體店更早推出,減幅又多,價格更具競爭力,吸引更多港人轉投網購懷抱。
在旺角中心3樓售賣女裝的陳女士稱,現時到實體店購買貨物的人日趨減少,更指對面店舖因此倒閉:「曾試過有客人攞住網店圖樣畀我,問點解可以平幾十蚊,呢啲真係唔知點答,我對面間舖以前賣內衣同襪,同樣因為抵唔住網店衝擊而執笠。」她表示,現時唯有盡量靠熟客和便宜貨源,才能勉強「維本」。
匯率令網店競爭優勢大
究竟網上購物有何優勢?專門代購法國本地貨品及歐洲名牌衣飾的網店「France to go」開業4年。店主張小姐接受訪問時指,近兩年的客戶人數穩定上升,貨品查詢亦由最初寥寥可數,上升至現時平均每日幾十至一百個。張小姐指,現時網上購物可靠,加上有些顧客工作繁忙,網上代購就更有優勢。
張續指,近年歐元匯率偏低,法國高檔時裝品牌的減價次數也較過往增加,故不少貨品售價都較本地專櫃便宜。她舉例,法國各品牌將於1月中再有大減價,貨品可以低至半價入手,零售價約是傳統零售專櫃七至八折。張補充,傳統專櫃款式一般沒歐洲多,不少客人為買香港無賣的新款,即使高價也願意買。
世邦魏理仕(CBRE)去年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網上購物在亞太區迅速發展,除了價格和便利等因素外,消費者毋須到訪不同店舖,便可在網上比較同類商品,亦是吸引消費者上網購物的其中一個原因。報告預期,未來數年隨着更多年輕人投入就業市場,收入增加,將成爲推動零售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