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廚餘機轉廢為能 本地快充技術推動電動車普及化

在2050碳中和的全球願景之下,各行各業均在發展計劃之中加入環保元素,而綠色科技亦逐漸普及,貫穿企業業務至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城市創科大挑戰」勇奪兩獎的廚餘再生俠憑藉一部自動化機器將廚餘液化成漿液,並從中提取可用材料,解決以往處理廚餘人力和資金成本高的痛點;由Halo Energy研發的高功率快速充電技術,能大幅減少電動車充電時間,近期更設立亞洲首個解決電動車充電問題體驗中心Halo Hub,協助客戶處理電動車充電無效的問題,全方位推動電動車普及化。
攝影:鄭子峰
三步驟處理廚餘 新加坡出手邀請落戶
據環境保護署於2022年的數據統計,每日平均有超過一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被棄置於堆填區,其中有三成為廚餘,屬都市固體廢物中最大類別。由於一般家庭和飲食業均會製造廚餘,所以對於地少人多的香港而言,廚餘過多無疑是有逼切性的問題。
由聯誼工程(國際控股)有限公司(AELi)研發的廚餘再生俠是全港首個自動將廚餘液化成漿液的處理系統,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周治平(Jude)介紹道:「大家可以將這個系統想像成人體處理食物一樣,先將廚餘攪碎,再分解成漿液,然後從中提取出能轉化成可再生能源或動物飼料的成份。」

以往處理廚餘最大的挑戰是回收方式不夠方便,而且步驟繁複亦令人力和資金成本高企,最終唯有堆填處理,而Jude坦言廚餘再生俠正是有效針對這些痛點:「系統能夠安裝在不同的購物中心和住宅區等,可以多點同時處理廚餘,對雜質的包容性強,可減少人手分類,此外,系統配備物聯網技術,可實時遠程監控運作,並能從廚餘提取超過90%的可用材料轉化成漿液,將漿液傳送至 AELi自家研發的兩段式厭氧消化集裝箱系統,經過酸化水解及厭氧發酵,轉化成再生能源及動物飼料,令處理成本和效益雙雙達至可觀的數字。」他續表示, 平均每年廚餘可產生約 100 MWh(兆瓦時) 可再生能源,生產製造37噸動物飼料及7噸生物柴油原料,並減少180 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現時全港已有約30部「廚餘再生俠」 ,從年度數據來看,該系統一年總處理量可高達7000噸廚餘,可轉化之電量達210萬度。足以供應650戶四口之家全年用電需求,產出的魚飼料可達700噸,同時減少3700噸碳排放。」
在科技園公司協辦的第一屆「城市創科大挑戰」中,廚餘再生俠奪得公開組(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冠軍,以及由頒獎典禮參加者即場選出的最喜愛獎。此外,系統已經落地於尖沙咀The ONE商場、醫院和食物批發市場應用。科技園公司也積極落實減排的舉措,推廣商界採用綠色科技,其團隊與園區餐廳租戶、初創及其他持份者合作,推動廚餘轉廢為能。現時科學園亦有使用這個系統處理30間園區餐廳的廚餘,善用先進科技,開拓廚餘回收新里程。
Jude展望能藉此提高港人對廚餘的認識和理解,向日本和新加坡等環保意識先進的國家看齊。至於長遠而言,他則透露:「新加坡已經邀請我們落戶當地,而我更希望能將系統帶到內地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為環境保護及2050碳中和目標出一分力!」
高功率充電技術幫電動車「快叉」澳洲400多個車場落地應用
本港已有超過十萬輛電動車,是五年前的八倍,跟據立法會新一份《資料透視》顯示,本港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於2004年至2022年間有所下降,但主要源自汽車排放的二氧化氮的降幅較小。
電動車是綠色出行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充電的成效則是減慢其普及化的其中一大挑戰,故在科技業界打滾多年的曾偉華(Martin)於2017年決定成立希路能源(Halo Energy),研發電動車充電科技:「充電快慢是一個問題,而配電足夠設立充電站與否亦是另一個問題,所以我們看似是硬件公司,實際上業務是以軟件為重,並藉此解決充電相關的問題。」現時Halo充電站遍佈港九新界,功率由60kW到400kW都有,甚至在屯門黃金海岸更設有香港首個高功率儲能電動車充電站,讓配電不足之地方亦能提供快速充電服務。
作為行業專家,Martin認為香港具有汽車全面電動化的條件,「縱觀全球,香港的電動化普及無疑是世界上最快的一個城市之一,估計在2030年,電動車比例將會接近一半或以上。」他預視未來將出現有更多可持續的能源,香港更是有條件可以大幅降低對石化能源的需求,讓2050碳中和目標逐步實現。
即使Halo充電站技術如何全面,亦會面對因硬件、軟體及其他因素產生之兼容性問題,希路能源近期開設亞洲首個解決電動車充電問題體驗中心Halo Hub,Martin介紹道:「在科技園公司的幫助下,我們成功物色到合適的場地設立Halo Hub,助業界解決充電器和電動車的兼容性,從而加快推出市場的速度,全面提高充電成功率,讓大家對電動車更有信心。」現時,希路能源的業務準備落戶澳洲和馬來西亞,其中更於澳洲CAREPARK旗下400多個停車場、合共40000多個車位,首先展開充電站建設,讓澳洲主要城市的CBD停車場加速電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