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展訓練船志風號退役廿載 前教練夾資出書 勉港人風浪中別氣餒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的志風號,曾是叱吒一時的外展訓練船,在1981年啟航,2000年退役,「孕育」逾萬學員。20年過去,志風號早已出售且沉沒,但一班時任教練、船員及學員,決意在香港的動盪時刻,斥資出書分享船上經歷及得著,希望勉勵港人在風浪及逆境中,不要氣餒,保持信心「再起飛」。
每次36參加者上船 須學習適應船上生活
志風號退役20週年,十多位志風號前教練、前船長及前校長,花一年多時間合撰《志風號:外展精神的摇籃》一書,記下為青少年提供外展訓練機會,培訓他們發展領導才能的點滴,希望將教導他人成長及跳出舒適區的經歷分享,勉勵港人在風浪及逆境中別氣餒。
志風號是賽馬會在1970年代捐款建造,由香港外展訓練學校擁有,負責提供海上訓練。除船長及數名船員外,志風號每次會安排約36名參加者上船,平均分三隊,每隊設一名教練,去程參加者須學習適應船上生活及航行事宜,回程時由學員負責分工,多年來「孕育」逾萬名學員。
「亂世見真章」認識自己、發掘優缺點
大海多變,風浪難料,船上旅程不時都有驚心動魄的畫面,《志風號》編委之一的葉志成直言「亂世見真章」,在危難中更能將自己的優點、缺點都看得通透,亦看到人性,「有人會以暈船為由,坐在一旁休息,但亦有團友會堅持崗位,極端天氣及情況下,人性更真實。」同屬編委的李智明亦形容,志風號是讓參加者更認識自己、發掘優缺點的工具。
翻起大浪,甚至海水入船艙,誰又能獨善其身?葉志成最大的體會是:「即使天氣(外在環境)不好,也要自尋出路,令自己可以生存下去。你不可以不理會、不作任何行動,但結果要一起承擔,船有事,大家都有危險。」
另一編委黃偉建,當年在五星級酒店做救生員,偶然機會下認識志風號,以學員身參與其中,深受感動,「原來只要保持意志,差的環境中更可發揮人的極限能力」,啟發他不停步挑戰自己,參與其他體驗旅程,並投身成為外展訓練教練:「旅程中會承受壓力,適應環境轉變,但那18天是改變一生,認識自己更深,有當年被社工半呃半哄上船的邊青學員,多年後偶遇,都很感激當時船上的訓練。」
修例風波、疫情、國安法 須轉變心態、轉化逆境為動力
籌備出書期間,先後經歷反修例風波及疫情,葉志成寄語港人團結及做好本份,在逆境中等待順境來臨;黃偉建則認為,「無人知明天有無風暴、雷擊、海龍捲,但都要抱著正面心態,發掘自己的潛能」,他建議港人多歷練及裝備自己,「經歷修例風波、疫情,都在意料之外,再有國安法,幾乎停頓,疫情下失業等,即使選擇移民,都避不到疫情,無人可以倖免,所以要歷練,加強自己的意志......因應社會大氣候及外圍條件開始轉變,自己要分析狀況,做好準備轉型、轉變心態,將逆境轉化為對抗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