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事件與疫情令大專生受壓 浸大推網上輔導計劃改善心理健康
社會及疫情夾擊下,青少年精神健康狀況令人關注。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推出名為「Rest Online網上輔導計劃」,透過向大專生教授認知行為治療等,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及行為,從而舒緩大專生面對學習及個人成長的壓力。計劃為期兩年,正招募280名大專生參加,首階段已有26名學生參加,不少是疫情下面對求職困難、與家人矛盾加劇的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下,百業蕭條,失業率處於高位。浸大商學院應用經濟學專修三年級生陳紫倩表示,暑假以往都是商科生尋找實習的黃金時間,不過,整整兩個月她都未能求得一職。她坦言,對此感到自責及不開心,歸因於自己履歷與能力遜色有關。
紫倩坦言,這段時間經常感到緊張,睡眠質素差,頻頻檢查電郵信箱,又會長期開啟手提電話,「驚錯失任何機會。」後來,她運用學習過的認知行為治療,去疏理及分析自己的負面情緒,慢慢調整心理狀態,明白經濟環境差,令實習位「一職難求」,倒不如學習技能積極裝備,增強自己的實力。
浸大推網上輔導計劃 提供280個名額
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獲教資會撥款約90萬,於今年六月啟動「Rest Online網上輔導計劃」,為心理壓力水平評估處於輕度至中度的大專生,提供為期十周的線上線下輔導服務。
網上服務包括為期八星期,每周一節的線上單元、網上論壇、自我評估等,令參加者學習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幫助大學生分析經歷的事件,了解對個人思想及行為的影響,去加強大專學生壓力管理技巧,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線下服務由一名香港心理衛生會輔導員負責,提供兩次面談及一次電話傾談服務。整個計劃為期兩年,費用全免,首階段有26名大專生參加,目標是招募280人。
社會運動與疫情令年輕人受壓 輔導服務需求增促增資源
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表示,最近有研究反映,約三至五成大專生面對心理壓力問題,認為與社會運動及疫情有關,亦令心理輔導需求大增。不過,她指,粗略估計,本港大學輔導員與學生的平均比例為1:1,342,而美國的相關比例為1:430,是香港約3倍,反映大學輔導員人手非常不足夠。
她認為,網上輔導服務能夠以最少人手,去充分照顧更多學生,同時吸引年輕人使用。她認為,面對服務需求增加,建議政府應增撥資源,令大學聘請足夠的輔導員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