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珊瑚刺客」刺冠海膽大增 海下磨洲珊瑚死清光

撰文:鄧芯怡
出版:更新:

西貢海下灣原本蘊藏一個色彩繽紛的珊瑚世界,但有團體發現珊瑚覆蓋率由今年1月開始大幅下降,最新數字顯示「重災區」磨洲珊瑚群落,連續7個月錄得0覆蓋率,專家形容是珊瑚大面積死亡。團體懷疑令珊瑚步向滅亡的源頭,是上游復耕用的農藥令海水養分上升,導致所謂「珊瑚刺客」的刺冠海膽增多。漁護署亦證實今年初海下曾有大量會侵食珊瑚的刺冠海膽聚集,並已派人清理,但目前未知海膽增生和珊瑚減少的原因,已委託港大研究。

海下珊瑚覆蓋率大幅減少

記者3年前曾「踏足」海下灣這個擁有64個石珊瑚品種,佔全港品種七成六的珊瑚天堂,色彩斑爛的珊瑚和伴生魚類令人讚嘆,更發現「毛仔」出沒,猶如置身電影「海底奇兵」;唯上月再訪,情況大逆轉,只見少量珊瑚大量禿石。詳見以下片段(拍攝日期:2016-7-30):

公共專業聯盟亦公布最新的潛水調查,證實當區珊瑚覆蓋率大幅下跌,情況最嚴重的磨洲由2015年底擁有33%覆蓋率,暴跌至今年1月的0覆蓋率,而且情況持續至今。專家指該區域的珊瑚已死亡,估計可能要70年才能恢復原狀。

西貢海下灣4個主要珊瑚群落調查如下:

 

2015年12月

珊瑚覆蓋率(%)

(漁護署提供)

2016年7月

珊瑚覆蓋率(%)

(公專盟提供)
跌幅(%)
磨洲 33 0 100
嚮螺角 68 16 76
碼頭 73 24 67
珊瑚灘 72 57 21

 

今年1月起,調查員在磨洲找不到珊瑚,只見大量海膽生長。(公共專業聯盟提供)

漁護署:本年初發現大量海膽

漁護署未有公布今年最新的珊瑚調查數據,但署方證實,年初發現有大量刺冠海膽在海下的珊瑚群落聚集,並進食附生在珊瑚骨骼表面的藻類,間接磨蝕了本身已有局部死亡的珊瑚。署方已採取行動清除部分刺冠海膽,並指現時海膽數目維持於正常水平,即每平方米少於4隻。

翻查漁護署在海下灣的水質報告,今年初海水養分包含的氮和磷,均輕微上升,但情況並不顯著,未知是否因養分增多令藻類過量繁殖,吸引進食藻精的海膽聚集,間接導致珊瑚覆蓋率大減。署方說已委託香港大學對海下灣的珊瑚群落復修進行研究。

記者上月到海下浮潛,見有不少刺冠海膽聚集,而珊瑚健康情況可謂慘不忍睹。(鄧芯怡攝)

公專盟:疑上游復耕成污染源

雖然導致大量海膽出現和珊瑚減少的原因仍未明,但公共專業聯盟主席吳永輝質疑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來自上游白沙澳的農藥污染和環境破壞。他指自2014年起,有地主聘請農民在上游白沙澳進行復耕,並且噴灑農藥,農藥經河水流到海下灣,令海水養分增加,導致藻類不斷繁殖,吸引了吃海藻的海膽於海下生長,繼而侵食珊瑚。他又指規劃署已核准海下和白沙澳超過3公頃的土地改劃為「鄉村式發展」用地,預計將來會有過百間村屋在該處落成,「愈多人類活動,便會產生更多生活污水,水質污染是無可避免」。

公共專業聯盟質疑上游白沙澳復耕噴灑農藥,農藥經河水流入海下灣,危害珊瑚。(黃永俊攝)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 (海洋)李美華表示,海下的珊瑚健康狀況可能與水質變化有關,但與上游的農耕活動有否直接關連暫時未能確認。但她解釋下大雨時,農地上的養分或農藥會經河流沖到海中,這些水含有較高的養分如磷和氮,刺激海中藻類生長,令海膽生長繁殖。她補充今年初海下灣曾出現紅潮,亦可能產生有毒物質令珊瑚脆弱容易受海膽侵食。

海下灣海岸公園早於1996年成立,漁護署形容為全港最好的海域之一,吸引不少市民前往。(黃永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