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珊瑚種類比加勒比海多 觸摸珊瑚標本 啟發保護海底活寶藏
炎炎夏日裏,又是進行各項水上活動的時候。在享受大海帶給人類無窮樂趣之時,海底下的世界卻正面臨各種威脅。適逢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保護國際基金會香港、香港海事博物館與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為全新珊瑚展覽揭幕,讓我們在這個暑假一窺海底下的世界,認識香港及亞太區海域的罕有珊瑚寶藏,藉此宣揚愛護海洋生態的意識,為保育出一分力。
香港珊瑚種類比加勒比海多
「香港海洋有84種石珊瑚和26種軟珊瑚,種類要比整個加勒比海還要多。」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總監Gary Williams教授認為,較少香港人察覺到本地海域其實蘊藏豐富多樣的珊瑚品種。透過展覽,市民不但可以觀賞多種香港瀕臨絕種的珊瑚標本,還有機會觸摸它們,親身體驗珊瑚帶來的觸感。除了香港的珊瑚寶藏,展覽亦會以東南亞「珊瑚大三角」為重點(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東帝汶、印度尼西亞的海洋區域),了解其多樣性的礁珊瑚及魚類物種。
開幕禮上播出保護國際基金會最新一輯《大自然在說話》短片系列中的《珊瑚礁》,由國際影星甄子丹聲演珊瑚礁,訴說珊瑚於大自然中的重要性。珊瑚礁群為不少海洋生物提供了蝸居,是海底中的活堡壘,可是其重要性卻往往被忽視。現時,珊瑚正受到海洋污染及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出現白化,面臨消失。
觸摸標本有助啟發關注保育
保護國際基金會香港夥伴及傳訊總監羅嘉慧表示, 藉著親身觸摸珊瑚標本,希望能與人建立連繫,啟發參觀者關注珊瑚保育,一起承擔及照顧海洋生態的責任。「不少保育機構也曾進行沙灘清潔,發現單是沖上岸的垃圾經已有很多,可想而知海洋污染的嚴重性,因此在每次出海時不要遺留垃圾,減少對環境造成破壞。」此外,政府亦通過限制碇泊處及設立海洋保護區,在海面上設置相關標示提醒,免受捕魚及船錨破壞,以保護珊瑚群落。「香港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也正研究修復珊瑚群的創新方法,這樣對於保護珊瑚是非常重要的。」
「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人類的活動對大自然造成不能逆轉的破壞,如今我們已逐漸感受到氣候暖化帶來的影響。在這個酷熱天氣下,讓我們一同認識埋藏於海底下的活寶藏,思考修復解決的方法,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願景。
「珊瑚:我們的水底活寶藏」展覽
地點:中環8號碼頭香港海事博物館
日期:即日至9月18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