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地產建設商會撐填海、發展棕地 倡放寬工廈用途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期將於周三完結,代表多家發展商的香港地產建設商會今日(24日)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意見書,當中商會認為發展棕地、以公私合營方式發展私人農地、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及發展新界新發展區等四個選項,能以最快速度提供最多的土地供應。
另外,商會亦就18個土地選項外提出建議,包括要求城規會更積極審理土地改劃申請、改劃工廈用途等。

根據地產建設商會向專責小組提交的建議書,18個土地供應選項中發展棕地、以公私合營方式發展私人農地、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及發展新界新發展區等四個選項,能最快提供大量土地,以解決現有房屋問題。

當中商會認為現時棕地作業項目,與周遭環境不相容,認為重新規劃後,可改善當區居住環境。另外,他們認為應成立全新的公私合營機構,處理發展新界私人農地;同時以提高地積比率等誘因,鼓勵農地持有人交出農地作發展之用。商會亦同意填海可為本港提供更多可發展土地,並採用更環保的填海方式,以減低對環境影響。他們支持發展更多新界新發展區,以確保穩定及大量的土地供應。

商會支持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資料圖片)

商會:城規會應更積極審理改劃申請

除小組建議的18個土地現選項外,商會亦稱近日城規會申請改劃土地用途的難度增加,失去增加房屋供應的機會。他們建議城規會於現時法例及政策框架下,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審理改劃申請,令更多具發展潛力的計劃得以推行。另外,由於城規會過往不時以缺乏地區設施為由,拒絕改劃申請,故商會建議政府應預留發展區供興建房屋,並就區內的基建作規劃。

商會建議放寬工廈用途。(資料圖片)

改劃工廈、加快市區重建 提高建築密度

商會亦倡議改劃工廈用途,包括重新審視條例內對「工業」、「貨倉」的定義,以提高住宅供應量。建議書內亦提及應加快進行市區重建,包括提高建築密度、放寬高度限制、毋須100%業主參與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