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氣站打樁影響可達廿公里 環團恐江豚變「撞聾」離開生境
為了增加天然氣發電,中華電力及港燈計劃共同在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鄰近水域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惟工程對附近海豚生境影響成疑。
有環團邀請專家研究發現,每一下撞擊式打樁,全年均會影響江豚及中華白海豚的聽力。即使放置氣泡幕簾,以減低水底聲音傳播,但在打樁工程兩公里內,雨季時仍有機會降低中華白海豚六成的聽力距離,而江豚聽力距離減量更超過九成,即要非常近距離才能聽到同伴聲音,阻礙牠們溝通、社交、覓食和影響導航能力,影響範圍可達二十公里。
根據中電在6月公開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環評報告,擬興建的雙泊位碼頭範圍內將損失約2.5公頃的江豚生境,且建造時需在水底進行撞擊式打樁。報告指出,打樁工程所產生的聲音會影響海洋生態資源特別是海洋哺乳類動物,故提出採用有減音系統的油壓錘、使用氣泡幕簾、避免在江豚出沒高峰期(12月至5月)進行水底撞擊式打樁、避免在夜間進行水底撞擊式打樁、採用逐步增加的水底撞擊式打樁法,以及嚴緊監控海洋哺乳類動物管制區,估計「將不會對這些動物造成不可接受的影響」。
撞擊式打樁可令江豚聽力距離大減逾9成 被逼離開生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在今年8月委託Ocean Acoustics Limited水底聲音專家Matthew Pine製作聲音傳遞模型,模擬每一下由撞擊式或每秒由震動式打樁而產生出的聲音及其傳播到的距離,當中包括聲音傳播計算和環境數據,如水深、沉積物特性、海水化學特質(如水溫及鹽度)、現有水底環境聲量等。研究發現,每一下撞擊式打樁,在雨季及有放置氣泡幕簾情況下,在打樁工程兩公里內,仍有機會令中華白海豚及江豚聽力距離分別減低六成及超過九成;即使距離工程範圍十七公里,江豚聽力距離仍有機會減弱兩成;而距離工程範圍二十公里,中華白海豚聽力距離仍有機會減弱一成。
WWF副總監(海洋保育)李美華指出,海豚的聽力很差,需依靠聲音接收重要維生信號,也會降低牠們覓食及尋找同伴的能力;當進行撞擊式打樁時發出的聲量超過160分貝,根據外國研究,海豚會因此出現呼吸加快、降低食慾,甚至離開生境地等行為改變,影響範圍最遠可三至十公里,噪音可傳至長沙、貝澳海灣及石壁一帶。海豚聽力及行為受影響範圍均與擬建的南大嶼海岸公園重疊,她擔心工程會影響海岸公園的保育效能。
環團斥中電環評報告粗疏 需打回頭重做
李美華指出,建構碼頭需要在6至9個月內打80支樁,直徑達1.5米(根據外國經驗,直徑1.2米的樁柱,撞擊式打樁每支要打1500下),惟中電提交的環評報告欠缺任何水底噪音模擬分析,也沒有公開打樁資料,例如完成1支樁所需的打擊次數、完成1支樁所需的時間,以及同時間共有多少支樁柱會進行撞擊式及震動式打樁工程,無法評估其帶來的累計性噪音。
李曾向中電查詢有關資料,惟對方回覆指「項目先要通過環評,中電才可出投標書。香港現時有數間工程公司可以進行打樁工程,而使用的機器略有不同,因此要待某工程公司中標後,再知道打樁數目等資料。」
她質疑,新西蘭及英國等國家都立法要求,若任何工程有機會影響海洋哺乳動物,均需進行打樁聲音傳遞模型評估影響,中電在有資源情況下為何不多做打樁對海豚影響評估?此外,李美華指出,液化天然氣系統運作會令海水溫度下降約攝氏9度,冬季對海豚及魚類影響特別明顯,但報告並無提及相關內容,批評報告粗疏,有需要重做,建議環保署署長及環境諮詢委員會成員應暫時擱置該環評報告的批准許可,並要求中電提交更全面的水底噪音模擬分析。
緩解措施千篇一律 環團籲實時監察
WWF建議,工程應使用錘子墊,將木墊放置在錘子和樁之間以減低撞擊式打樁所發出的聲響;水下撞擊式打樁的樁柱應加上外層去阻隔聲音,並應在氣泡簾幕內進行;在水下撞擊式打樁工程期間實施半徑1,000米範圍的海洋哺乳動物禁區;採用實時聲音探測裝置,監察中華白海豚的出沒情況。
中電:參考國際研究報告、徵詢專家制訂緩解措施
中電回覆表示,已按照環保署發出的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概要,評估打樁工程對海洋哺乳類動物的潛在影響,參考國際研究報告及最佳做法,亦徵詢熟悉本地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的意見,進行評估及制訂緩解措施。發言人指,打樁聲音會在水底傳播,惟聲浪會隨着傳播距離而下降,且在聲音源頭數百米以外的位置,相信聲浪不會傷害海洋哺乳類動物。
發言人又指,環評報告已列出對海洋哺乳類動物監控計劃,持續監察有關數據,及確保保育和預防措施得以妥善實行,有必要時會暫停海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