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發電比煤貴1.3倍 兩電有利潤管制保護 市民三年後捱貴電

撰文:張雅婷 勞敏儀
出版:更新:

兩電公布2018年加電費1.9%,雖然加幅尚算溫和,但有學者兼能源咨詢委員會成員警告,隨着兩電2020年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至五成,加上燃料帳逐年減少,屆時電費勢加。
雖然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曾指,隨着新一份《管制計劃協議》明年10月及後年初生效,有望令電費下降多於5%。但學者認為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兩電的實際利潤更可能不跌反升。

兩電將於2018年加電費1.9%。(資料圖片 / 黃寶瑩攝)

兩電昨日(12日)於立法會公布來年電費調整,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甫開場就「預告」,隨着本港在2020年因應興建燃氣發電機組及調整燃料組合,而轉用較多及較昂貴的天然氣,電費會回升。

兩電電費由基本電費及燃料費組成,基本電費按利潤管制協議等因素每年調整,燃料費則由電力公司預先估計燃料成本,然後預先向客戶收取,燃料的實際差價就會撥入「燃料價格調整條款帳」,又稱「燃料帳」。兩電過往多次燃料帳「水浸」,會向客戶「回水」,以減低淨電費加幅。例如港燈去年向用戶每度電回扣17.9仙燃料費,加上地租及差餉特別回扣,令淨電費減17.2%。不過,此景難再出現。

余遠騁指,隨着兩電燃料帳減少,就不能再靠退回多收的燃料帳減電費。(資料圖片/鄧芯怡攝)

燃料帳縮小難成減費來源

港燈估計2018年燃料帳結餘有9.1億元,與今年估算的26.7億相比,大幅減少65.9%;中電2018年燃料帳結餘估計為14.66億元,較今年21.9億減少33.1%。

身兼能源咨詢委員會成員的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認為,從上述數字可見,兩電的燃料帳正不斷下跌,加上近年輿論批評兩電燃料帳水浸,令兩電對燃料成本估算更為審慎,不敢持有過多燃料帳。余遠騁預料,到2019年年底,兩電的燃料帳盈餘將比現時少一半,屆時兩電「可用的工具減少了」,即不能再靠退回多收的燃料帳減電費。

天然氣發電每度成本71仙

燃料帳減少同時,兩電由於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至五成。天然發電成本較貴,加電費壓力隨之而來。以中電為例,2016年燃煤及天然氣發電的比例分別為26%及41%,中電燃煤成本為每度電31仙,但天然氣發電成本為71仙,比燃煤貴129%。

能源咨詢委員會成員、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坦言2020年電費勢增,雖然暫未能預料實際加幅,但預料加幅對兩電而言是「相當可觀」。他解釋,天然氣比燃煤發電成本多一倍,加上增加使用天然氣背後意味需興建機組取代燃煤機組,即營運成本增加,基本電價或因此上漲。

新協議減電費料成空

雖然兩電新一份《管制計劃協議》將於明年10月(中電)及2019年1月(港燈)生效,屆時兩電的准許回報率將由舊協議9.99%下降至8%。黃錦星曾指,下調對電費減幅的影響將高於5%,惟實際減幅將取決於兩電於新《協議》開始時的平均固定資產淨值的結餘及其營運成本等因素。麥萃才直指,按目前情況而言,減5%電費「完全唔得」。若兩電未來有更多天然氣機組入帳,兩電實際利潤及總資產淨值絕對比現時更高。

綠色和平亦指,由於政府計劃使用更多天然氣發電,及繼續興建新天然氣機組取代煤機組,長遠電費勢必有增無減。

黃錦星預告,兩電於2020年增加天然氣發電後,電費有上升壓力。(資料圖片)

黃錦星:盼做到穩定電力供應、環保及合理電價的平衡

兩電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可有妙法穩定電費?港燈董事總經理尹志田指,油價與氣價掛勾,倘油價調整,亦會帶動氣價變動。港燈已與中電合辦離岸天然氣儲存庫,可確保開拓多一個渠道向海外不同地方購氣,隨着此基建落成,可增加兩電的議價能力。中電總裁蔣東強則補充指,基於區域價格有異,如美國價格相對便宜,離岸天然氣儲存庫有助引進液化天然氣競爭力。

黃錦星指,配合環保轉型是大勢所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改善本地空氣質素,裨益是市民大眾的,希望市民理解。他又承諾政府會按照約一年後生效的新《管制計劃協議》把關,希望做到穩定電力供應、環保及合理電價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