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黃遠輝、黃澤恩不是「尿壺」 請政府放過土地小組吧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數近年香港房屋政策最荒謬一幕,房委會賤賣「紅灣半島」事件應算是其中之一。話說政府被指無諮詢過房委會就妄下決定,引起極大爭議。時任房委會委員王坤曾經形容,房委會委員對政府而言猶如「尿壺」,用完即棄。
為何今天要舊事重提?最近社會就土地供應問題鬧得熱哄哄,特首林鄭月娥7月初忽然重提填海,政商界卻配合「聲援」支持;期間亦傳土地專責小組正研究公私營合作方式,更指政府有意把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升格,作為審批公私營合作的獨立架構。傳言四起之際,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和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主席黃澤恩,近日要四出澄清,既指填海不是唯一方案、土地組無討論公私營合作任何方案,連土諮會升格也聞所未聞。
如今「土地大辯論」尚未完結,對最終的土地選項卻已有「前設」,整個土地小組有被架空之勢,連政府正傾向那些選項及如何部署,相關架構主席亦可以毫不知情,但竟需要為此頻頻解畫。
眼見「雙黃」窘態,公眾或許需要代表兩人向政府問一句:可否放過這一群「義工」呢?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料施政報告落筆時未有諮詢結果 土地小組將綜合意見向政府反映

官方對填海姿態惹爭議 要黃遠輝「補鑊」

事緣林鄭月娥本月1日與傳媒茶聚時,提到個人支持以填海作為大幅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又表明希望透過土地大辯論,得出「為香港、為未來、要填海」的共識。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等,連日來亦先後出面和應。

香港造地工作停滯多年,將填海列為土地供應來源之一本身並無太大問題,特首亦有權擁有個人意見。可是外界最為詫異的,是林鄭「希望」小組的諮詢可達到某個特定的「共識」,已如同直接越過諮詢。而她只提填海卻不提其他選項,也令公眾質疑諮詢的公正程度。

於是,黃遠輝前日(21日)在電台節目中,就需要替政府近日的言行「補鑊」降溫,表示即使最終選擇填海,亦不能是唯一方案,因為一個選項不可能滿足至少1,200公頃的土地需要,又再一次強調諮詢無前設。

政府傾向以公私營合作發展私人農地,現時更傳有「五五比」的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資料圖片)

黃澤恩任土諮會主席 不曾聽聞「升格」一事

至於公私合營選項,小組被「架空」情況就更明顯。林鄭月娥去年提出首置上車盤時,已早早放風指會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動,又冷待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發展商囤積的農地。在土地大辯論開始前夕,各路政商界人士亦率先吹捧公私合營。

在這種背景下,近日傳出政府有意在公私營合作發展私人農地時,公私營房屋「五五分帳」,並將土諮會升格執行相關事宜,更是讓「政府已有內部決定」一說,再添幾分可信度。

首先,由一個諮詢架構來決定某個特定土地選項日後如何運作,本身已經不合政治倫理,因這已等同「製造前設」。更大問題是,黃遠輝、黃澤恩前日(21日)出席電台節目時,都澄清沒有聽過有關說法,重申「五五開」是來自公眾諮詢的意見。其中黃澤恩本人甚至身為土諮會主席,是委員會的主事人,竟對有關土諮會升格說法全不知情,可謂匪夷所思。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 (中)及副主席黃澤恩(右)。(資料圖片)

政府架空房委會 前車可鑑

誠然,政府是否打算將土諮會升格、公私營合作五五開,仍有待時間驗證,但公眾對此仍可有「合理懷疑」。因為政府在政策出台前,已有既定立場,最終跳過主理政策/諮詢的機構作決定,可謂早有前科。

董建華政府2002年推出「孫九招」等停建居屋措施,以至文首提及的紅灣半島事件,都被指沒有諮詢過房委會意見。所以王坤口中所講的「尿壺」,是指政府對其轄下機構,有需要時就拿出來用,用完就丟到一旁不再理會。

同樣道理,數年前政府委託港大社工系榮休教授周永新研究退休保障方案,後者向政府建議免審查的全民退保,最後被定性為「未經深思熟慮的意見」。現時社會上就有不少聲音指出,黃遠輝隨時變「下一個周永新」:只要結論不符合政府心意,什麼意見也無用。

王坤當年曾形容,政府無諮詢過房委會就自行拍板處理紅灣半島,如同把房委會委員當成「尿壺」。(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填海、公私營合作明顯「跑出」 還繼續諮詢幹嘛?

因此,觀乎林鄭月娥去年上任至今,政府對於18個土地選項的意向,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可以預期,填海、公私營合作將是政府的首兩個選擇,至於公眾關注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問題,可能在應付政治訴求下局部收回。那麼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呢?想想好了,認真便輸了。

林鄭早前指出希望9月底諮詢期完結後,要求黃遠輝可先整合初步意見,讓她在10月施政報告有所交代。此番話固然可以解讀成是出於「想盡早處理房屋問題」,但政府似是傾向某一特定選項,土地小組對比起一個諮詢機構,更似是政府外判出來緩衝反對聲音,到政府要一錘定音時,小組僅僅是「被知會」,其職責並非收集公眾意見,而見將意見「整合」成政府的心水選擇。

另一件可以預期的事,是既然公私營合作已經有了具體實行、拆帳安排,由今日起直至10月施政報告正式發表期間,很可能會再有政商界猛人或政府官員進一步吹捧公私合營的好處,甚至有更具體的方案流出,繼續「營造有利條件」。

究竟「填海加公私營合作」這條林鄭「私家Q(賽馬術語即連贏位,買中跑第一或第二名馬匹)」是否跑出?未來兩個多月內的輿情推動,相信自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