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助組織每年服務11.5萬人次 智庫批欠穩定資源
有調查發現病人自助組織每年服務人次達11.5萬,幫助病人由弱勢角色轉為能主動策劃、執行及參與活動。但政府對有關組織的資助極少且不穩定,嚴重影響其長遠發展。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亦直言「政府好蠢」,批評不應將資助自助組織當作社會負擔。
根據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截至2016年的統計,現時病人自助組織合共200個,旨在讓病人以同路人的身份互相支持、復康交流,並推動疾病預防、社區教育及政策倡議工作。智庫組織匯賢集志於今年5月至8月,向其中15個病人自助組織進行質性調查,發現每年服務人次達11.5萬,若以200個自助組織估算,其服務成本高達47.7百萬元。不過,現時只有社會福利署設有「殘疾人士 / 病人自助組織資助計劃」資助有關組織,計劃以非持續性、每兩年一期的形式運作,每期撥款的金額亦不確定,以2016-2018年度為例,平均只獲得18萬元撥款作為一年的營運開支。
匯賢集志指出,自助組織能改變以往病人只是弱勢及被動接受治療的角色,能參與主導策劃、執行及參與,幫助病人重新掌握自己的價值。匯賢集志認為在有限的條件及資源下,自助組織難以發展長遠及具持續性的服務計劃。
自助組織面對最大資源不足是場地問題
匯賢集志亦提到,最大的資源不足是場地問題,由於社署撥款用途不准作支付租金,而微薄的款項亦不足以租用辦公室,因此部份自助組織只能靠社區復康網絡、醫院病人資源中心等支援職員辦公室及活動場地,面臨供不應求的問題。匯賢集志表示因為政府欠缺相關政策及配套,令自助組織難以得到合適的支援,嚴重影響長遠發展。
政府應為自助組織功能作清晰定位
調查建議政府應為自助組織功能作清晰定位,肯定其聯繫醫療界和社福界的角色,並將自助組織納入恆常的諮詢架構中,根據自助組織的功能及定位提供適切的恆常支援機制,包括在各區設立可供自助組織借用的辦公地點,或舉行活動的中央場所、設立專責支援社會上不同自助組織群體發展的機構等。
患有強直性脊椎炎的顏淑明表示,在患病初期對疾病沒有認知,感到十分無助,更曾想了結生命。後來於自助組織認識到同路人,「往往一個眼神、一句說話,已感到被明白、被支持」,讓她變得積極起來。顏淑明表示這份同行的力量是自助組織所獨有,其他福利機構不能替代。
張超雄:自助組織效益比社福機構高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直言「政府好蠢」,誤以為資助自助組織是社會負擔,但事實上其效益比社福機構高,政府應該制定機制及政策使自助組織解決支援及資源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