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場去留.政策分析】報告4大關鍵詞 揭永續粉嶺高球場大計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民政事務局今日(20日)公布有關私人遊樂場契約的檢討諮詢文件。外界本身期望政府拿出勇氣回收粉嶺高爾夫球場,紓緩市民蝸居之痛。觀乎整份文件,政府的用詞、論調不斷強調「體育貢獻」、「歷史悠久」等等,完全是從高球會的角度出發,當中的4大關鍵詞,更清楚地顯示政府的預設立場,是永續保留高球場,近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民政事務局局長昨就私人遊樂場地契約向立法會提交檢討報告,建議與續約的私人體育會徵收十足市值地價的三分之一。(資料圖片)

關鍵詞一:歷史

當局表示,現時有27幅用地由24個私人體育會持有,基於相關私人體育會成立的歷史、背景、營運模式及提供設施的性質,認為私人遊樂場地契約「原則上適合繼續按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政策處理」。

這個論調是否似曾相識?讓我們重溫香港高爾夫球總會行政總裁賴以尊上月接受訪問時是如何說的:「點解要向一個百年球會開刀?呢個歷史、文化,拆咗之後就返唔到轉頭。」

政府如今以「歷史價值」角度,嘗試「印證」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現行的做法沒有大問題,其實根本是從高球會角度出發。

關鍵詞二:體育貢獻

政府強調私人體育會對於體育發展的貢獻,然後又繼續重覆「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3大目標,作為考慮契約的標準。

以粉嶺高球場為例,該場對公眾的開放程度早被質疑嚴重不足,連所謂的「4成時間」都被質疑有「篤數」成份,數字水份甚高。即使日後增加開放時間,也是用途不大,因為本身高爾夫球就並非香港大眾所能參與的活動,是否真的達到「普及化」,就是一大問題,政府今次也未能解答這一點。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解釋,擔心地價太高,會令不少私人體育會「倒閉」。(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關鍵詞三:國際賽事

政府亦強調現行的私人遊樂用地「是否舉辦本地和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重要設施」,是決定日後政策取態的重要標準。

將私人遊樂用地與「國際賽事」掛勾,其實屬偷換概念,這只是高球會以及個別支持保留高球場的建制派,過往拋出來的論調。

論場地,滘西洲也有3個18洞的高球場,而且還未完全開發完成。因此即使粉嶺高球場被收回,也不是「世界末日」,香港一樣有條件可以辦國際賽事,根本無損香港「國際形象」。

關鍵詞四:地價

民政事務局提到,建議修改現有地價政策,向私人體育會收取十足市值地價的3分之1,但對「有困難的體育會」會酌情處理,處處「關懷」體育會承受的壓力。

先不論市值3分之1這個租金標準是否合理,粉嶺高球場的「市值3分之1地價」是如何,民政局又不提供實數,只遮遮掩掩地指出地價「數以億元計」,沒有進一步解釋。但既然政府已經開列了一系列續租條件,連租金計算方法也已經有明確想法,難免令外界質疑,政府根本沒有打算將收回私人遊樂用地這個政策選項,列為日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