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8%市民知道「春翅」來自瀕危雙髻鯊  團體籲加強鯊魚產品標籤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本港是全球最大的魚翅貿易城市,去年入口魚翅高達5700噸,當中三分之一屬瀕危鯊魚品種。香港護鯊會早前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就市民對瀕危鯊魚認知進行調查,發現市場上未有標明鯊魚品種名稱,容易令市民產生誤會,以「雙髻鯊」為例,只有3成市民知道牠是瀕危品種,僅8%市民知道「春翅」是雙髻鯊的魚翅。

本港是全球最大的魚翅貿易城市,去年入口魚翅高達5700噸,當中三分之一屬瀕危鯊魚品種。(資料圖片)

本港早前公布魚翅市場研究中,位列三大市場常見品種的「春翅」,在2014年被列為瀕危物種後,香港市場仍消耗65噸「春翅」。香港護鯊會項目統籌古偉牧表示,消費者難以識別魚翅,皆因零售魚翅名稱與鯊魚規管名稱毫無關連,以「雙髻鯊」為例,海味商稱呼雙髻鯊的魚翅為「春翅」,到酒樓後其製品則稱為「雞燉翅」。他認為,當只有3成市民知道雙髻鯊是瀕危品種,加上「春翅」屬於較高價及優質魚翅,容易成為不法之徒出售「春翅」的抗辯理由,影響保護瀕危鯊魚的效果。

他又指,發現有大型酒樓原本以瀕危品種鯊魚而成的「海虎翅」做菜式,今年7月則改名為用「粗針翅」,懷疑誤導消費者繼續食用瀕危品種,但該酒樓至今拒絕回覆。

98%市民不清楚瀕危鯊魚規管

香港護鯊會委託中大的調查於本月6日至10進行,以電話成功訪問了803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發現77%市民表明不會購買瀕危鯊魚產品,但絕大部分市民不清楚政府對瀕危鯊魚的規管措施,只有1.9%市民知道受香港法例規管鯊魚品種數量。

調查又發現,57%受訪者認為需要實施「強制標籤魚翅品種,列明是否瀕危鯊魚」,反映市民期望市場有明確資訊,辨別瀕危鯊魚,近7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有責任提醒消費者。

香港護鯊會籲加強鯊魚產品標籤工作

古偉牧指出,市場上至少有76種鯊魚,三分之一品種屬瀕危品種,但本港只有1成屬受規管的瀕危品種,在2014年至2016年間本地消耗78.5噸受規管的瀕危魚翅。他續指,現時本港僅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要求12種瀕危鯊魚在出入口時申請許可證,而未有任何措施,減少市場上消耗相關產品或標明產品;在缺乏規管的市場,消費者無法辨別及避免購買瀕危鯊魚產品。

他說,近年市民的保育意識有所提升,據知過去9成婚宴會食用魚翅,現時跌至5、6成,故認為政府首階段應做好標籤工作,列明魚翅的品種及來源,若市民難以分辨魚翅,可向海味商查詢有關魚翅是否受規管保護的品種。

香港護鯊會建議政府配合《保護瀕危動植物種條例》的修訂工作,研究本地市場的瀕危鯊魚保育政策,特別是鯊魚產品的標籤安排,以履行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魚翅貿易城市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