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至少67間學校缺升降機 有中學苦等10年 仍未獲批撥款加建
政府在努力推行融合教育之際,據教協一項調查發現,全港至少有67間公營學校仍未設有主要無障礙設施──升降機。
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校長黃仲夫表示,其學校自2007年起,向教育局申請撥款加建升降機,至今已屆10年仍未獲批,每年的拒絕原因均為「資源所限」。他強調,升降機不單是服務殘疾學生,校工搬運重物、師生受傷等情況下,均需用到升降機,期望可盡快獲批。
教協早前向119間公營學校派問卷調查,共收回48份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當中40間仍未獲批安裝升降機,而其中30間學校曾向教育局申請年度大規模修葺(MR),要求為學校加建升降機;但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學校的當中,有逾35%的學校已申請8年或以上,至今仍未獲審批。
調查結果又引述教育局數字,指現時至少有67間學校仍未設有升降機;在2013/14年度,共有61間學校申請年度大規模修葺,希望加建升降機,當中有8間學校獲批;至2017/18年度,共有67間學校申請年度大規模修葺,但只有5間學校獲批。
共有7層的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校舍,當中並未建有升降機設施。校長黃仲夫表示,自2007年開始,已開始向教育局申請年度大規模修葺,希望可獲當局撥款興建升降機,至今已屆10年仍未獲批。他形容,校舍已有60年樓齡,當中的樓梯十分狹窄,部分只能容許2人並排行走,搬運部分大型工作檯時,更會出現難以通過的情況;另一方面,校工在搬運大型重物時,只能使用樓梯是十分吃力,部分大型物件更需聘請外判公司在校內搬運,他直言:「工友咁樣搬好辛苦。」
曾有學生嘔血需抬輪椅
除校工會遇上困難外,黃仲夫又表示,當學生和老師受傷時,亦需要使用升降機來往各樓層。他舉例指,早前曾有學生在班房嘔血,需召救護車協助,但由於樓梯狹窄,同時未有升降機設施,因此救護員未能使用擔架上樓,只能透過抬輪椅的方式,將該名學生送往樓下。
教協調查引述校方指,不獲當局的原因包括「資源所限」、「校舍環境限制」、「紀錄上學校沒有需要使用升降機的學生」、「教職員殘疾需要不計算在內」等。
黃仲夫指出,教育局每年都是以「資源所限」原因拒絕,10年以來,政府建築署只在2008年時,唯一一次到訪學校勘察,但對方最後只建議,學校可到自行聘請坊間的認可工程公司,隨後向當局申請其他撥款加建;但黃仲夫指出,認可工程公司加建升降機的造價,隨時高達1000萬元,學校難以負擔,只能繼續申請年度大規模修葺。
另外,他曾在2013/14年度時,向局方提交補充文件,強調學校是希望為學生提供平等機會,透過升降機,讓殘疾學生亦能順利入讀其學校,但申請亦告失敗。
教協副會長、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教育局要求學校自行到坊間尋找認可工程公司的做法奇怪,他直言:「如果政府有決心,應該自己負責返,資源不足只係藉口。」
議員促教育局加快建升降機
他又促請教育局,應全面交代未設升降機的學校名單,並加快為學校加建升降機;對於教協的報告,他表示,會將調查整理成報告,並約見教育局,要求對方跟進,亦會要求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將有關議題納入議程處理。
教育局回覆《香港01》查詢指,根據政策,未設有升降機的學校,可透過年度大規模修葺工程機制,申請加裝無障礙設施,包括升降機。不過,鑑於所涉工程較複雜,所需工程費用亦較高,每年只能批核處理有限數量的申請,而按早前承諾,每年會最少批核5個加裝升降機的申請。至於審批申請優次,局方會優先考慮較有迫切需要,如需照顧較多肢體傷殘學生的學校申請。未獲批核申請,將於下一輪撥款分配工作中,連同其他新申請一併考慮,相關學校無需重複提申請。
教育局指,若資源許可及人手配合會盡量批核更多申請。自2010年4月起接手處理資助學校大規模修葺工程,共有46所資助學校按大規模修葺工程機制獲批准加裝升降機,有關工程預算費用合共約 6.06億元。 截至2017年10月底,有待審批的申請共有68個。
另外,教育局表示,如學校取錄有肢體傷殘的學生,校方可運用「學校支援津貼」,如仍有財政需要,也可向教育局申請「增補基金」,為有肢體傷殘的學生購買特殊傢具、輔助器材或進行小型改建工程,包括為他們建造斜道、購買輪椅爬樓梯機、改建洗手間或訂造合適的桌椅等,幫助他們在校園內活動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