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閘蟹停供港.拆局】無毒靚蟹難求 自己大閘蟹自己養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吓?香港養大閘蟹?」可能不少讀者都會有這個疑問。
由於檢測標準問題,大陸大閘蟹今年或無法輸港,但就算香港人改吃台灣大閘蟹,亦避不過問題毒蟹。如果香港人想吃大閘蟹,又想食得安心,其中一個出路可能就是「自己大閘蟹自己養」。要了解這個想法是否可行,首先就要看看為甚麼台灣竟然也會出產大閘蟹。

有傳本港與內地就大閘蟹檢測標準未達成共識,導致內地未發出批文,至今未有供港大閘蟹。(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陳肇始至今未收到內地入口大閘蟹通知 強調不降低二噁英含量標準

大陸蟹含禁藥 成台灣養殖大閘蟹契機

大閘蟹原產於長江流域,在1949年以後,台灣對來自大陸的產品長期實施禁運,早年台灣老饕要吃大閘蟹,只得到香港或大陸品嚐。直至2002年,台灣才開放大陸大閘蟹進口,令普羅台灣民眾都可以享受大閘蟹的滋味。只不過到了2006年,台灣驗出大陸大閘蟹含有違禁抗生素「硝基砆喃」,禁售大陸大閘蟹,台灣民眾一時之間又無蟹食。為了應付本地市場需求,不少台灣農戶便開始自行養殖大閘蟹。

其後,馬英九在2008年當選總統,兩岸關係回暖,台灣方面更透過大陸國台辦,邀請大陸的水產專家,到當地傳授大閘蟹養殖技術,續漸形成了台灣的大閘蟹產業,不但供應內銷市場,甚至出口至香港。

台灣在2006年驗出大陸大閘蟹含有禁藥,其後當地農戶開始養殖大閘蟹,台灣當局更曾邀請大陸水產專家到當地傳授養殖技術。圖為台中一家大閘蟹農莊。(親泉農莊圖片)

延伸閱讀:內地大閘蟹來港無期 港商稱內地高官暗示關港府事?

難與大陸貨鬥平 優質貴蟹有市場

雖然後來台灣方面恢復入口大陸大閘蟹,一些台灣蟹農難敵大陸平價蟹,真真正正淪為「大閘蟹」,但部分標榜無藥物養殖、採用優質天然飼料的靚蟹,仍然大有市場,售價可以較大陸蟹高出六、七成。而且蟹場更可以開辦如假日農莊等生意,讓食客享受田園之樂,持螯賞菊。

其實台灣發展大閘蟹養殖業的經驗,值得香港參考。因為香港的食物安全標準一向較嚴格,例如香港的食物含二噁英標準,主要是參考自較為「腌尖」的歐盟,但有內地傳媒引述專家指,內地尚無食物中二噁英含量的標準,也沒有足夠的設備為大閘蟹加強檢測二噁英,由於檢測標準不同,導致內地蟹戶寧願主力內銷,避免輸港惹麻煩,香港人吃不到大陸大閘蟹的問題,未必能在短期內圓滿解決。

場內飼養的全部為花尾龍蠆,不時留意著攝影師的鏡頭,十分八卦。(陳嘉元攝)

延伸閱讀:創香港室內養龍躉先河 永安第三代修煉出養魚美學

元朗烏頭 養殖龍躉 高質農業有可為

既然市場對優質大閘蟹有需求,香港其實可以考慮發展大閘蟹養殖。雖然來自內地的農產品不但數量多而且價錢平,但本港消費市場對高質素的農產品其實仍大有需求。現時本港漁護署設有「優質養魚場」計劃,推廣本地優質水產養殖業,例如本港養殖的「元朗烏頭」近年便在這個計劃的推廣下打出名堂;以至有本港商人開設室內魚場,成功養殖貴價的龍躉,專攻酒店、會所等豪客市場。

而大閘蟹作為一種高經濟價值的水產,政府其實可以嘗試將大閘蟹養殖引入香港,並邀請來自大陸或台灣的專家,來港交流傳授養殖技術,並善用荒廢的農地、魚塘,甚至工廠大廈,推出符合香港檢測標準的本地大閘蟹。

同益街市海鮮平靚正,當中元朗烏頭最受歡迎,買烏頭還會送你鹹檸檬,十分體貼。(李孫彤攝)

延伸閱讀:內地大閘蟹未供港 蟹商轉賣日本貴蟹:賣唔到內地蟹係羞辱

食物安全要求上升 利本地農業復興

在2015年,政府曾經公布《本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諮詢文件》,當中就曾經提及,雖然大規模重新發展本地農業,以提升本地農產品佔整體食物供應比率的想法,未必切合實際,但維持有活力的本地農業生產,可有助促進本港食品供應多樣化,減輕香港對進口食品的依賴,同時又能滿足消費者對高安全水平食品的期望和需求。

而且由本地生產的高檔農產品,亦能夠減少以長途空運進口同類產品的需要,減少碳排放,市民亦可食得更加環保。要實現這些構想,「自己大閘蟹自己養」可能是一個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