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香港室內養龍躉先河 永安第三代修煉出養魚美學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混種魚」沙巴龍躉近年興起,成為受歡迎的平民食材,惟這本來不屬於本港海域的品種,因食量驚人影響其他魚類生長,破壞香港海鮮生態。有「永安太子爺」之稱的永安國際執行董事郭志一,不甘沙巴龍躉影響香港海域,十多年前率先開設室內養魚場,以室內養花尾龍躉供應本港食肆,獨創一套養花尾龍躉方法,令本來難以在港養治的龍躉,近年在港能迅速發展,其中「魚唔過塘唔肥」更是他養殖肥美龍躉的關鍵。由他養殖的花尾躉多用於大場合,甚至招待過訪港的國家領導人張德江、習近平。

永安國際執行董事郭志一十多年前在流浮山一帶開設室內養海魚場。(陳嘉元攝)

與大學合作研究養殖

香港人愛吃海鮮,外來「侵略者」沙巴龍躉卻在港海域被肆意放生,不少本來在港常見的石九公、青衣斑等越見越少。跟海洋結下不解緣的永安國際執行董事郭志一,早於03年與香港大學合作,參與澳洲飼養的方法,花了五年時間研究陸地飼養海魚的可行性,並在06年在米埔興建第一個魚場,開辦人工室內飼養龍躉生意,嘗試室內龍躉養殖。

由於成本太高,大學一方在經營數年後放棄計劃,但郭志一仍堅持室內養海魚,並整套海水循環生態遷到室內。為確保花尾龍躉不受天氣影響而死亡,養殖環境須保持恆溫,魚苗經過10多年研究下,成功控制至九成五收成率:「我就係因為到宜家都鐘意打魚先會咁做,因為呢種方式都幾重皮架!」問到投資額約多少時,郭只搖搖頭不願多談。

場內飼養的全部為花尾龍蠆,不時留意著攝影師的鏡頭,十分八卦。(陳嘉元攝)
+4

位於元朗流浮山的大型養飼場內,有超過20個大型水缸,以體型大小分類飼養,不時見到有魚向上頂流,頗為有趣,「啲魚就係要咁先多運動,分分鐘比海郁得仲多。」另外,也要顧及「過塘」問題,負責在魚場內照顧龍躉的亞洲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陳良豪得意洋洋地說,「龍躉3、4個月就分一次,差唔多Size(大小)會放一齊,如果唔係就永遠都咁細,大就永遠都係大,因為佢唔敢迫埋去食,抑壓住。」

「魚博士」、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隸華解釋指,飼養不同魚類均需要於一定時間後「過塘」一次,因此魚類如果於某環境生活很久,排泄物有機會等令水質變,成為富氧水,這種酸性較高的塘水不利魚類生活,要遷到別處有利繼續成長。

飼養場內設有多個魚缸,花尾龍蠆每格3,4個月要「過塘」一次。(陳嘉元攝)

雖然已設室內魚場養飼花尾龍躉多時,生意已上軌道,但郭志一仍對未能在港培育魚苗而耿耿於懷,現時仍在台灣購買魚苗的他,因當地將拒絕供港而要結束營經,幸最近得悉澳洲昆士蘭當地有一原為政府經營的花尾龍躉苗場出售,可改作「一條龍」經營。

現時每年能夠出產6至8萬條花尾龍躉,主要供應會展飲宴、馬會會所、香格里拉酒店等,國泰航空及漢莎航空亦有購置用作飛機餐之用,惟只有商務客位以上乘客才能享用。郭志一自豪地說:「張德江來香食我啲魚、習近平來港好大機會食我啲魚,會展放煙花當晚都係食我啲魚,因為可以追蹤跟返(品質)。」另外,亦設超市及網上零售。

部份花尾龍蠆體型過大,難以出售,郭志一不捨離棄,早已將牠們當作為寵物般飼養。(陳嘉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