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先推206公頃優先發展區發展口岸經濟 最快2028動工

撰文:吳綽詩
出版:更新:

發展局今(27日)公布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的初步發展建議,前者以口岸經濟和新興產業為主要定位。發言人指,新界北新市鎮發展面積1175公頃,佔整個北都會逾三分之一,預計需時20至30年,因此會先在香園圍推展206公頃「優先發展區」,預計最快2028至2029年開展工程。
至於總佔地90公頃的北都大學教育城,其中40公頃將落入打鼓嶺一帶、香園圍以南,同樣預計2028至2029年優先發展。

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被納入北部都會區發展,發展局今公布初步發展建議。新界北新市鎮佔地約1420公頃,包括香園圍、打鼓嶺、坪輋、恐龍坑、皇后山、文錦渡、羅湖南等地,將發展口岸經濟及新興產業。其中文錦渡和香園圍一帶會發展約225公頃口岸商住區,為頻繁來往兩地人士提供住宅。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由於新界北新市鎮佔整佔地逾整個北都的三分之一,故分階段發展,預計工程需要20至30年。因此,選定當中206公頃香園圍附近土地,作「優先發展區」,預計最快2028至2029年開展工程,料最快2035年落成,增加約1.7萬個住宅單位。

至於馬草壟,佔地約55公頃,料2027年開始平整土地,並遷出首批受影響居民及作業者。發言人以沙田第一城類比,指其規模較小,「自成一角」,加上將有陸路連按河套東面及古洞北,屆時只需幾分鐘車程,故定位提供住屋及休憩等配套給兩區創科人才,規劃興建私樓。此外,會保留馬草壟溪,規劃一條自然綠廊,由古洞北貫通至蠔殼圍濕地。

總佔地90公頃的北都大學教育城,除了早前擬定的牛潭尾及洪水橋/廈村發展用地,其中40公頃將落入打鼓嶺一帶、香園圍以南,在206公頃優先發展區內。有關用地除了興建校舍,亦提供學生宿舍予不同院校學生,並在周邊提供約5000至6000個私人住宅單位,予教職員和學生。

新界北及馬草壟13條村須遷 政府稱無可避免 已審視其他土地選項

發言人表示,會「悉數保留」新界北21條認可或原居民鄉村,以達「城鄉共融」。但非認可鄉村及寮屋區則未被保留,新界北受影響的有約10條村,馬草壟則有3條村、涉及100戶需要遷出。發言人指已審視有否其他土地選項,惟發展「無可避免」。

至於會否實行片區開發,發言人指會先視乎現時3個片區的招標情況,「視乎市場興趣再決定」。而兩新發展區以私人住宅為主,發言人解釋現時規劃已達到30萬公屋供應的十年長策,因此「不需要依賴兩個新發展區」。

優先區以外,發言人指餘下約960公頃發展用地未有具體時間表,現階段亦未估算造價,稱受開發模式影響。局方表示明年1月中旬會展開兩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因應意見深化土地用途建議。

劉國勳倡按現有產業生態分佈靈活調配

就發展新興產業,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目前區內有正運作的企業,如因改劃要求搬遷、並重新申請土地或參與投標,會浪費資源。他建議政府按現有產業生態分佈靈活調配,例如打通現代物流﹑先進建造業及先進製造業,並交由市場發展,及引入更多私人資本。

他又表示「新界北新市鎮」發展涵蓋地區眾多,建議改名為「打鼓嶺發展區」等,令普羅大眾清晰區分有關地點及涉及範圍。

陳月明:口岸附近以及口岸商住區附近不應考慮興建焚化爐

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月明則提及,要注重區內的沙嶺國際數據園,將來如何與新田的河套、數據園協同發展;如何改善地區交通基建配套,幫助居民安居樂業。

她表示,今次初步發展建議提出優先發展區,當中包括口岸商住區,強調口岸附近以及口岸商住區附近不應考慮興建焚化爐,而且屠宰場及污水處理廠等阻隔兩地居民往來的設施可移到距離口岸較遠的合適地方。她特別指出,焚化爐不應再在區內有所規劃,因過往新界東北堆填區對區內居民多年的不良影響,區內居民已承擔痛苦多年,應避免給居民以及鄰近的深圳居民帶來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