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新界北優先發展區建1.7萬至1.9萬單位 傾向私樓為主

撰文:陶嘉心
出版:更新:

發展局今(27日)公布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的初步發展建議,前者以口岸經濟和新興產業為主要定位,當中會先在香園圍推展206公頃「優先發展區」。當局指,「優先發展區」最早可於2035年入伙,1.7萬至1.9萬個單位傾向以私人住宅為主,而整個「優先發展區」一定不會全數採用片區發展模式,發展模式會多元,舉例如區內有不少新興產業用地,須政府開發,亦要視乎三個片區試點的市場反應。

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被納入北部都會區發展,發展局今公布初步發展建議。新界北新市鎮佔地約1420公頃,包括香園圍、打鼓嶺、坪輋、恐龍坑、皇后山、文錦渡、羅湖南等地,將發展口岸經濟及新興產業。其中文錦渡和香園圍一帶會發展約225公頃口岸商住區,為頻繁來往兩地人士提供住宅。

馬草壟總發展面積減至約52公頃 發展局稱已避免進入濕地保育區

至於馬草壟佔地約55公頃,可供發展用途約52公頃,發展發言人指出,馬草壟地區總發展規模與沙田第一城相若,9千至1萬伙單位會是純私人住宅區,可考慮片區開發模式,部分土地已展開收地程序,最快2027年動工, 2034年首批居民入伙。

發言人以沙田第一城類比,指其規模較小,「自成一角」,加上將有陸路連按河套東面及古洞北,屆時只需幾分鐘車程,故定位提供住屋及休憩等配套給兩區創科人才,規劃興建私樓。此外,會保留馬草壟溪,規劃一條自然綠廊,由古洞北貫通至蠔殼圍濕地。

馬草壟發展面積較原先預期小,發展局發言人表示,馬草壟日後定位是支援河套區及港深創科園工作人才生活,當局內部討論後認為可縮減發展面積,下調面積後,發展區已避免進入附近的濕地緩衝區及濕地保育區。

「優先發展區」預計最早可於2035年入伙

至於「優先發展區」,發言人預計最早可於2035年入伙,1.7萬至1.9萬個單位傾向以私人住宅為主,至於整個優先發展區面積達206公頃,發言人說,一定不會全數採用片區發展模式,例如區內有不少新興產業用地,須由政府開發,另外亦要視乎三個片區試點的市場反應,強調區內發展模式會多元。

整個新界北新市鎮公私營房屋比例未定

至於整個新界北新市鎮公私營房屋比例未定,發展局發言人指出,即使未計新界北新市鎮和馬草壟,政府十年房屋供應已超過長策所定下的目標,因此兩個發展區的建屋不應以公私營比例「秤先」,而在進行技術評估時有假設情景,分別是公私營房屋五五比、六四比和七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