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優質農地未納農業優先區 漁護署稱要平衡保存耕地及城市發展

撰文:吳綽詩
出版:更新:

漁護署日前公布37個農業優先區,有團體關注北部都會區內不少優質農地並無包括在內。漁護署署長黎堅明表示,在篩選優先區時,一直有與發展部門溝通,須平衡農業與發展,因此「盡量唔會喺發展區搵優質農地」。
香港農業聯合會主席陳建業表示,在北都發展下,農業自然會被壓縮。據他了解,北都範圍內將有11個禽畜養殖場受影響,部份可能改為以多層式「樓房」養殖,至於菜場和茹場,未來會放入公私營合作的第二期農業園。

37個農業優先區。(漁護署向立法會提交文件)

去年底公布的《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建議,將優質農地劃定為「農業優先區」。37個農業優先區日前出爐,一共980公頃,包括北區蓮麻坑、元朗山下村、大嶼山橫塘等地。有團體關注,不少北都內的優質農地未被納入。

(左起)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漁護署長黎堅明及立法會議員楊永杰。(盧翊銘攝)

黎堅明出席活動時表示,篩選農業優先區時,一直有與發展部門溝通,希望盡量取平衡,「如果我哋睇到可能有發展時,就盡量唔會喺發展區搵優質農地」。他續道,「當然發展區內仲有少數(優質農地)」,但他指除了保存優質耕地,城市發展是不可或缺。

新發展區綠化帶擬種菜種茄

黎堅明表示,未來規劃新發展區時,將在休憩地方、綠化帶加入農業元素,「除了種花種草,都可以種植食物,例如蔬菜、車厘茄、士多啤梨」。他認為,農業發展與城市發展仍能相配合,「環境一樣舒適,好多元化」。他又以建設中的天水圍街市為例,已預留天台作水耕用途,實現「現耕現賣」。

(右)香港農業聯合會主席陳建業表示,北都發展下,農業自然被壓縮。(盧翊銘攝)

11個禽畜養殖場料受北都發展影響 部份或搬「樓房」養

香港農業聯合會主席陳建業在同一活動表示,北都發展下,農業自然被壓縮,「個個都爭地」。據他了解,北都內將有11個禽畜養殖場受影響,此外亦有一些菜場、茹場。他形容情況是「有危有機」,部分豬場、雞場或改為在「樓房」養殖,至於菜場等則可搬入公私營合作的第二期農業園,稱有信心解決未來困難。

他又提及,農業優先區大部分土地持有者是原居民或發展商,期望政策能鼓勵他們出租土地予農戶,令農戶有發展空間。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現時部份農地被破壞、荒廢,認為「農業優先區」能保障農地,但未來農業應走「現代路線」,「農地是需要,但是否必要?」他提及,兩期農業園及多層式禽畜養殖場,加上四個新魚類養殖區,將能集中資源;同時在發展項目規劃農業用地,可與發展相得益彰,取得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