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調查倡7區域約340公頃地納農業優先區 保護農地資源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適合耕種的農地,香港仍然有,但隨著發展,這些農地或面臨威脅。多個關注本地農業的團體與學者發表北部都會區農地調查報告,指出區內至少有近500公頃可耕農地資源,其中264.9公頃為具復耕潛力的閒置農地,活躍耕地亦有186.4公頃,每日平均的農產品出產量更可達10噸以上。

不過,負責調查的研究小組指,政府提出「農業優先區」方案逾40年,至今仍未落實時間表,期間已有大量優質農地在沒有足夠的政策保障下蒙受破壞,加上未來有不少新項目,故建議在現時北都處前期規劃階段,先將七個農地較為集中的區域、共約340公頃的耕地,列為「農業優先區」。

多個關注本地農業的團體與學者發表北部都會區農地調查報告,指出區內現時至少有近500公頃可耕農地資源。(受訪者提供)

今次農地調查報告及農業優先區建議由6人撰寫,包括葉子林、鄭竣稀、曾妍、伍美琴、陳劍青、劉海龍,調查主辦機構包括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城市創新中心、本土研究社、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長春社、香港觀鳥會為協力單位。

他們透過衛星、航攝地圖、政府和民間團體各自的棕地資料、實地考察等方法,發現北部都會區內現時至少有近500公頃可耕農地資源。

186.4公頃活躍耕地日產10噸以上農產品

調查續訂出六個類別,包括活躍耕地、閒置農地、園藝用地、溫室/棚架種植、棕地及其他。結果顯示,撇除已非作農業用途的棕地,具復耕潛力的閒置農地佔最多,有264.9公頃;活躍耕地則有186.4公頃,這些農地每日平均的農產品出產量,可達10噸以上,佔約全港活躍耕地的四分之一。

調查訂出六個類別,包括活躍耕地、閒置農地、園藝用地、溫室/棚架種植、棕地及其他。(報告截圖)

至於棕地,其面積佔最多,達701.3公頃,研究小組指棕地大多數經過壓土平整、填泥,甚至被堆上建築廢料或污染物,難以恢復為活躍耕地或閒置農地,也對農地狀態構成嚴重威脅。

報告指,在調查範圍內的所有農區皆面對棕地化威脅,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別,其中最嚴重的,是新田、逢吉地區,其農地被棕地重重包圍。

有閒置農地已淪為棕地 表土破壞情況令人憂慮

報告也提到,研究小組進行實地考察期間,也發現棕地化情況持續,例如粉嶺虎地排一片佔地約0.5公頃的閒置農地,最初於Google Earth追查時仍為閒置農地,惟到實地調查時,已淪為棕地,與此同時,小組也發現一些聲稱為有機農場的農地,出現嚴重棕地化及表土破壞,認為情況令人憂慮。

本地農業面對不少挑戰,報告也提到有違規者在農地傾倒泥頭,即使遭受檢控,政府部門並無嚴格要求違規者清走堆置的雜物,恢復表土狀態,最終即使違規者受到票控罰款,農地也無法恢復原有的土地資源。

多個關注本地農業的團體與學者發表北部都會區農地調查報告,指出區內現時至少有近500公頃可耕農地資源。(受訪者提供)

研究小組指出,政府提出「農業優先區」方案逾40年,至今未落實時間表,期間已有大量優質農地在沒有足夠的政策保障下蒙受破壞,加上未來有不少新項目,憂區內農地要讓路予發展,促當局考慮良好水土資源、耕種程度活躍或具良好復耕潛力、地域相對大片及完整、種植環境未被棕地化嚴重破壞等的條件,制定農業優先區。

約340公頃耕地涉位於沙嶺、坪輋及禾坑等農地

報告也建議當局於北都前期規劃,將七個農地較為集中的區域、共約340公頃的耕地,列為農業優先區,包括:

1/坪輋(週田、李屋、大埔田、山雞乙)及坪洋
2/沙嶺
3/禾坑
4/萬屋邊至萊洞
5/嶺皮至鶴藪
6/丙岡及蕉徑/長瀝
7/馬草壟及料壆

報告建議當局於北都前期規劃,將七個農地較為集中的區域、共約340公頃的耕地,列為農業優先區。(受訪者提供)
+1

研究小組也強調,建議納入農業優先區的近400公頃屬特選區域中分散的農地面積總和,然而,土地及水文條件不能夠割裂處理,保護農業資源必需從整全農區角度出發,促政府在農地位置附近進行鄉郊發展規劃,亦需考慮農地環境所構成的潛在影響。

研究小組也指出,報告中未有建議納入農業優先區的地域,並非沒有農業保存價值,建議政府在發展過程中,秉持北部都會區「城鄉共融」的原則,以適切的分區和土地用途規劃等不同手段保留農田,兼顧農業與城市發展。

研究小組倡當局列明農業優先區只准農業發展項目

就農業優先區的配套,研究小組續建議當局列明農業優先區只批准農業發展項目,杜絕其他佔用農地的作業,同時建議當局在農業優先區範圍記錄、研究及保育現有農業水利系統,並制定指引保育農地表土,農戶興建影響農地的硬件建設前,均須經申請及審批。

報告建議當局於北都前期規劃,將七個農地較為集中的區域、共約340公頃的耕地,列為農業優先區。(報告截圖)

發展局:規劃北都不會盲目收回常耕農地發展

發展局回覆指,規劃北都時不會盲目收回常耕農地進行發展,只有當常耕農地位處策略位置或須與其他土地整合以作綜合發展等情況下,才會將常耕農地納入發展範圍內。發展局續指,發展和耕種沒有必然衝突,但在社會發展進程當中,耕種是否仍要偏重以傳統農田耕作模式存在也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局方又提到,發展北都提供了空間和契機,讓種植耕作以不同形態展現,滿足不同需求。局方未來在北都也預留用地促成業界發展多層式水耕農場,引進先進科技和環保設施,以栽種高產值蔬果,鼓勵農業可持續發展。

漁護署稱計劃今年年底就《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的建議諮詢持份者

漁護署回覆指,有就香港農地的情況進行持續的滾動調查,政府也正進行《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探討將面積相對較大的優質農地劃作農業優先區的可行性,同時透過適當措施促進農業優先區作長期常耕用途,當局計劃約在今年年底就相關研究的建議諮詢持份者。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