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裝起搏器手術亡 子獲告知父腦缺氧數分鐘 後才知是30分鐘

撰文:陳曉欣
出版:更新:

八旬印裔老翁在養和醫院接受新型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期間曾出現心臟停頓30分鐘,致腦部不能逆轉的損傷,半個月後不治。死因庭今(13日)就其死因展開聆訊,死者兒子指其父做手術時心臟穿孔,需緊急修補。他質疑醫生事前未詳細解釋手術風險,又向他們稱其父只曾腦部缺氧數分鐘,惟後來他們才知是30分鐘。施行手術的養和心臟科名譽顧問醫生陳良貴供稱,事發前不知道美國FDA有指新型起搏器致穿孔的風險較傳統型高,又稱事後核對儀器才知老病人心臟停頓了30分鐘。

印裔死者POOMANGALATHU Peter Edward(終年89歲),他在1962年來港定居,經營出入口生意。他2022年1月22日在養和醫院接受無導線心臟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植入手術,2月8日死亡。死者家屬列席聆訊,沒有律師代表,涉事醫生由律師簡錦輝代表。

死者兒子Edward Peter Junior 質疑主診醫生陳良貴事前未有向其父解釋風險。(陳曉欣攝)
主診醫生陳良貴認當時不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指新型起搏器較傳統的風險高。(陳曉欣攝)
印裔死者POOMANGALATHU Peter Edward(終年89歲),2022年1月22日在養和醫院接受無導線心臟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植入手術,2月8日死亡。資料圖片)

指陳曾稱心臟起搏器手術風險非常低

死者兒子Edward Peter Junior供稱,父親生前有糖尿病,病情穩定。2021年2月其父出現心跳慢問題,養和醫院心臟科陳良貴醫生建議植入傳統或無導線起搏器穩定心跳。同年12月,陳指出植入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手術風險非常低,並指檢查顯示死者身體大致健康,適合接受手術。他稱,陳沒有詳細解釋風險。

質疑陳未交代心臟穿孔的安全問題

Edward Peter Junior續指,陳解釋手術同意書時指植入新型和傳統心臟起搏器的手術風險無異。他質疑陳沒有充分交代心臟穿孔的安全問題。

手術後1小時出現緊急情況

Edward Peter Junior憶述,父親接受手術後的1小時出現緊急情況,院方指死者心臟穿孔,一度失去意識,要接受開心手術修補一個直徑8毫米的孔洞,Edward Peter Junior口頭同意緊急手術。

無法解釋心臟穿孔原因

Edward Peter Junior稱,負責縫孔的心胸肺外科孫漢治醫生及陳均表示,無法解釋心臟穿孔原因。死者最終因腦部有嚴重且不可逆轉的損傷,無法自主呼吸,放棄使用維生儀器後於2月8日死亡。

手術當日指其父腦缺氧數分鐘

Edward Peter Junior指,院方在手術當日表示其父在手術途中腦缺氧數分鐘,其後才得悉腦缺氧時間長達30分鐘。他質疑,醫護進行手術時沒有持續留意腦氧量。

美國當局曾指新起搏器風險較高

Edward Peter Junior又指,他在事後得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就涉事新型起搏器發出公告,提到新型起搏器較傳統起搏器更高風險,認為陳沒有充份知會父親。

陳稱事前已進行相關手術50次

醫生陳良貴供稱,他在2018年起於養和醫院任職,案發前已進行過涉案的新型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約50次。陳指,他曾3度與事主會見,解釋過手術風險,事主同意進行手術。

承認不知美國曾發出公告

陳承認,他不知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事發3個月前發出公告,指植入涉事新型起搏器有較高風險引致心臟穿孔。他事發後閱過公告,現會向病人解釋相關風險。

事後核對儀器才知心臟停頓實為30分鐘

陳表示,他目前仍無法確定心臟穿孔成因,相信與手術導管有關。陳另承認,事後核對儀器,才得知死者的心臟停頓時間實際為30分鐘,而非他對家屬說的10至15分鐘。

子稱報告指曾有90病人亡

Edward Peter Junior引述研究指,在2017至2021年期間300名已植入涉事心臟起搏器的病人當中有90人死亡,問陳有何意見。陳表示,他在事後閱過相關資料,但認為數據不夠具體,須更多數據支持。

案件編號:CCDI-1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