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異想】旺角曾經有碼頭 西洋菜街堅有菜 法國電影都嚟取景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想起旺角,總是先想到它的人多擠逼、雜亂和不夜城形象,想不到丁點歷史痕跡。其實這個「香港內陸」的市中心,以往走到山東街就得止步,因前面是一片汪洋。40多年前,旺角真的很「旺」,但它的「旺」是碼頭帶來的「旺」,如今只能透過舊電影一窺舊日風貌。

影片來源:昔日香港專頁(Wai Tse剪輯版本)

旺角有得搭船出中環?

此片為1965年出版的法國電影-《烏龍王大鬧香港》(或譯《殺手鬧翻天》,英文名為Chinese Adventures in China),由紅極一時的法國影星尚保羅貝蒙多和烏蘇拉安德絲主演。影片中的旺角碼頭並非「搭出來」的背景,全是實景拍攝,而影片碼頭寫的往來「泗昌」標示原是「香港」,「泗昌」只是劇情所需而作出來。

1923年,油麻地小輪取得中環至旺角的航線專營權。1924年1月1日,旺角碼頭建成,設於望角嘴山東街尾,舊油麻地避風塘之內。當時,要渡過那還算寬闊的維多利亞港,就得登上小輪,如舊民福號。這條小輪航線非常繁忙,有網民憶述:童年時要坐船「過大海」,才能到西環探望祖母;也有人靠在旺角碼頭,看着從船徐徐而下的人,等待住在中環的女朋友。

山東街熱鬧情況。(《烏龍王大鬧香港》截圖)

碼頭帶起的茶樓文化

旺角從前就有交通便利的優勢。旺角火車站與旺角碼頭連成水陸交通中心,地利之便使工廠林立,如染布房、洗衣房、煙廠,而近碼頭一段的山東街主要是成衣、故衣店(戰後居民物質缺乏,難添購新衣,多改為選購唐裝、外套、恤衫、大襟衫等男女裝故衣)。故衣店樓上還有不少賭檔,地士道的大排檔旁亦有字花檔,聚集一群賭徒。賭徒餓了?不怕,走到蓮香樓吃個包,內有外圍馬賭,輸了便到山東街和上海街的當舖抵押。

旺角有蓮香樓?對,蓮香樓比旺角碼頭遲一點建成,於1926年分別設於中環和旺角,早上5時半便可以自己上去「開茶」。蓮香樓發展迅速,廣州的蓮香樓更曾收歸國營,後來旺角店結業,現只剩港島分店。不只蓮香樓,碼頭附近有多間酒樓,如鑽石酒家樓、龍鳳酒樓、得如酒樓,而片中的男主角更每日單獨上「襟江」茶樓嘆茶,(「襟江」是中環的老牌茶樓)。拍攝香港生活面貌的梁廣福在《再會茶樓歲月》指,茶樓文化是由碼頭帶起的,因渡輪是主要交通工具,不少人上船前、下船後都愛品茗,所以碼頭的茶樓開完一間又一間。

《烏龍王大鬧香港》曾在香港上映。(網上圖片)

西洋菜街、通菜街有菜?

賭錢、飲茶以外還有什麼?片中可見不少小販賣生果,一蚊就有三、四個橙,還有一間大力士雪糕公司賣雪糕。貪玩的小朋友會走到碼頭左邊的木梯,伸手玩水,來個「親水文化」。木梯原是給舢舨的人上落;碼頭右側是個貨倉,不時有貨船運貨。人來人往,船隻不斷。

碼頭興旺之前,這裏原是一片通菜田、西洋菜田和花圃(故旺角後來出現西洋菜街和通菜街)。政府以田地積水滋生蚊蟲為由,填平菜田,又填海(現新填地街)建碼頭和避風塘。那時是個旺角還叫芒角的年代,根據1819年的《新安縣志》,已約有200名客家人居住。早年,旺角曾發掘出大量東漢、晉朝和唐朝陶器及製陶工具,證明彌敦道原為海岸線,並有人燒貝殼造灰窰。據《油尖旺區風物志》,旺角得名於芒角村,而芒角村一名來自芒角咀,一片長滿滿芒草的海濱小山丘。直到1930年代,芒角才改稱為旺角,取其興旺之意。

碼頭帶來的興旺,使山東街過多的小販做成滋擾,加上避風塘內的船隻影響碼頭上下客,故油麻地小輪在大角咀興建新碼頭,以取代旺角碼頭。1972年,這個運行近50年的碼頭正式停用。後來,海愈填愈多,旺角漸成內陸,後人已無法想像這個市中心曾經位處海邊。

以往,已有不少外國電影在香港取景,除圖中的《烏龍王大鬧香港》,還有《蘇絲黃的世界》。(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