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發罷市一周年】港英時曾限街市租金 學者倡設例阻承包者兼營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去年2月,一連七日的「長發罷市」並沒有為這個屋邨街市帶來圓滿結局,最終還是被領展甩售予建華。濕漉漉的街市化身藍光水族館,一切像電視劇換佈景板,說換就換。
訪問由前長發邨商戶聯會主席李錦源拒絕訪問開始,他只說長發是一幅大拼圖,砌砌拼拼會洞見些什麼——尋尋覓覓,終找到願意分享的舊檔主與青衣年輕街坊。在舊街市人的一片沉默中,新街市開張接近兩個月,當初參與罷市的人,今天,在想什麼?
(此文為長發罷市一周年系列報導之三)

年長發舊商戶到政府總部、城市論壇,抗議領展外判建華,今日豬肉檔舊商戶一個都不能留,菜跟魚檔亦只是各留下一檔舊商戶。部分不能留下的舊商戶選擇退休,有的選擇搬走開新舖,重新出發。(陳焯煇攝)

【長發罷市一周年】檔販的靜默與遺忘 檔主二代:我比父母更沮喪

【長發罷市一周年】乾貨舊檔主:選擇續租,這刻就要開心

早在港英時期,政府就以官督民辦方式發展新界的私營街市。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哲學碩士李浩暉曾經撰寫評論,以粉嶺聯和墟為例,指有政府文件顯示港英官員於1950、1960年代對街市管理者是否非牟利相當着緊,並為街市的檔位租金設限。

「他們(港英官員)清楚知道,為確保附近居民的承擔能力,政府監督私營街市是必要的。」李浩暉在文中提及街市外判的三個問題,包括大財團以高價投得街市經營權,自然高價放租收取回報,最後由街坊埋單;政府未有充分規管壟斷,令人感覺「官商勾結」;上市公司向股東負責,外判商向老闆負責,街坊的承擔能力不再是營運者的重要考慮因素。

港英政府早就針對私營街市作租金限制。而現時公營街市「判上判」後,領展指除非違法或影響商場運作,否則不會干預承租商如何經營。(鍾偉德攝)

肉檔主動提加租 外判後冇得留低

「以被外判的逸東街市(現香港街市)為例,初期食材價格的確便宜,但今年明顯提升不少,甚至比裝修前更貴。」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發言人陳淑琪舉例,馬鞍山利安街市被外判予宏集策劃,有檔主被加租逾兩倍,甚至有豬肉檔檔主主動提出加租留下,仍然無得留低。「逸東留低約三分一小商戶,部分做電腦維修、剪髮等,新鮮食材很難入場。外判商通常自己做豬肉檔,傾都無得傾。以建華走勢,它們會不會慢慢進駐其餘領展街市,甚至房署街市?如果百佳、惠康之外只有建華,相信非街坊及我們所樂見。」

陳淑琪指檔主願意承受貴租留下,一方面是有街坊支持,另一方面也考慮到裝修後光鮮一點,會增加人流和生意。但亦有街坊覺得,把食材價格及多元化、與購物環境做比較,前者仍是首選;即使食環街市環境較差,街坊都會特意跨區乘車去買餸。此外聯盟曾經做過一份調查,指建華入主之後商戶往往頓變打工仔,最終兩邊不是人——每月付出一筆資金,承擔了營運風險,卻沒有做老闆的自主性。

建華既承租街市,同時兼豬肉營運者,涉垂直壟斷,對此建華並未有正面回覆本報。(鍾偉德攝)

經濟學者倡政府修例 限承包者不可兼營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說,街市應以整體利益為依歸;對街坊來說食材價格要便宜,對商戶來說即使環境改善,最重要是商戶生意以及租金狀況。「如果小商戶無反對繼續經營,在不影響街坊情況下,有新元素的私營街市不一定是壞事。重要的是,不要提高食材價格,不要逼走舊檔主,給他們留下生存空間,並且維持街市市場公平公開。」

《蘋果日報》曾報道「新界佬」、「領鮮」、「建華農牧」均與建華股東有關連,涉嫌「垂直壟斷」,莊太量質疑外判商旗下街市的公平性:「建華既承包街市,又有自己檔口,如我想進場做豬肉,這個市場是否公平開放呢?你有可能排擠到其他人競爭,做法有沒有違反競爭條例?」他認為政府未必懂得營運街市,如果外判出去,其實可以在條例上規定承包者不可做經營者。「傳媒和公眾在一年多前開始鬧,有監察作用,我相信建華收到訊息,現在外判商若想壟斷、隻手遮天並非易事。」陳淑琪指,民間團體應互相聯結,在立法會層面與議員繼續溝通:「居民及議員成功爭取東涌新擴展區興建食環街市,是好的推進。對今屆政府來說街市政策是燙手山芋,但特首選舉是好時機,聽聽各候選人如何回應。」

【長發罷市一周年】街市關注組:塵埃落定還可以做什麼?

另一個被外判的本灣街市(前小西灣街市)以本灣水產為主題,同樣在懷舊裝修方面花費不少。(呂嘉麗攝)
香港街市(前逸東街市)以被拆卸的「衙前圍道」為主題,抬頭就可以看到衣物在晾衫竹上搖曳。舊香港在這裏重現,同時在這裏消失。(黃妍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