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醫院開放日】康復者重遊舊地:以前很苦悶,今天復康活動多
今天是青山醫院5年才一次的開放日,過去一週不少網民呼朋引伴相約來參觀,一窺這座全港歷史最悠久的精神科專科醫院的神秘。根據醫管局推算,香港平均每7人便有1人患有精神病。精神病對香港人而言,理應毫不陌生。
「其實都係一個病,血壓高、糖尿都係咁,只係我哋預防壓力嘅能力無人哋咁高。」對此,王文臬淡淡然回應。
26歲那年,他曾在青山醫院留醫4個月。事隔34年,今天仍然記得那4個月的絕望與苦悶,還有出院後的恐懼。與其逃避,不如直接面對,他甚至多跨一步,在過去幾年曾回來幾次,給院友做分享、支援,在精神病康復者權益路上一直站得很前。
延伸閱讀:【青山開放日。有片】抑鬱症患者以沙畫治療 掃走情緒陰霾
「以前呢度好簡陋,無咁多花草樹木,無咁靚㗎。」文臬今早特意帶記者走訪青山醫院,這是他第一個反應。他說,從前病房大樓前就只有一個大操場,沒甚麼植物。每日兩個小時的探病時間,如果有家人來探望才可以被帶到操場活動。
事實上,這不是文臬首次重返青山醫院。他憶述剛出院的那幾年很抗拒再踏足這裏,怕自己再想起那段不愉快的記憶。近幾年,他覺得自己應該克服到,來過兩三次為病患者作朋輩支援服務。
走過現時的病房,他說和從前沒太大分別,但30多年前的青山醫院並沒有什麼復康服務及設施;現時穿梭醫院大樓之間,不時可看到羽毛球、書法、攝影班等活動通告供院友參加。
他說,當年完全沒有興趣班,留醫的日子很苦悶,在病房內只有看電視,有時逗護士、鄰床院友聊天。不過,當時同房那兩三個院友病情較嚴重,大家根本溝通不來。幸運地,住院的4個月間,家人每天都來探望他,那是他一天裏最開心的時刻。
初入院好似世界末日
1983年,文臬中學畢業後在音樂統籌處當文員。因為很想再讀書,他辭職考入珠海書院讀新聞。或者是學業壓力太大,同年他開始出現幻聽、幻覺及妄想,「睇電視時會覺得電視裏面嘅人好似談論緊自己。」同年底他硬闖機場禁區,被送入青山醫院,確診患上精神分裂症。
住進病房,文臬起初覺得「好似世界末日」,醫護人員每次進出病房都會立即鎖門,他說,每次看到他們開門,自己都很想出去,後來才慢慢穩定下來。他記得,醫院的食物很清淡,只有白飯、烚菜和肉。所以他經常會叫家人帶雞脾、薯片、蝦條等來探望他。最不習慣的,是當時浴室沒有間隔,要與三四個男院友一同洗澡,他覺得很尷尬。
兩個月後,他的病情好轉,農曆新年期間,更獲准「度假」——大除夕回家吃團年飯、年初一二去拜年,直到年初三因身體不適才被送回醫院。84年初他出院,醫生不建議他再讀書,他唯有賦閒在家養病3年。初時藥量很多、副作用也大,他服藥後隨即昏昏沉沉睡去,甚麼也做不了。87年後,藥量減輕,他開始重投社會工作,至今近30年沒有再病發,但仍要天天服藥及定期覆診,以防一停藥便復發。
回到社區過尋常生活
文臬重投社會,大多做普通文員。因為工作量一多,他就會緊張、失眠,所以他自覺到了臨界點便會辭職。現時他沒有工作,但參加不同組織的活動,間中又會為精神病患者做分享、支援,每天忙個不停。
今天開放日或許是青山醫院最熱鬧的一天,每個開放參觀的地方、攤位幾乎都大排長龍。數十人聚在青山醫院的石碑前排隊等候合照。Facebook介紹活動的文章下方,幾乎都是標註朋友再加一句「等你剪綵呀院長」、「你有需要喎」、「你係時候返入去喇」等戲言。文臬認為,現時香港人對精神病患者仍有標籤,但自己不太介意:「最緊要係自己點睇,其實都係一個病。如果屋企人有呢個病嘅,可能就會了解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