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瘋狂之四】還他們一個面孔:精神病康復者的自我與尊嚴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瘋狂對於個體,只是相對罕見的事情——而團體、政黨、民族、時代的瘋狂,那就是規則。」
尼采——《善惡的彼岸》

攝影:陳焯煇

安(筆名),52歲。

約20歲時就讀大學期間確診抑鬱症,婚後某天變成精神分裂症,曾在青山醫院留醫數年。

出院約廿年,被診斷為「失去工作能力」,現時無業,住在復康宿舍,積極做義工及分享。

 

Gary,44歲。

26歲時確診狂躁抑鬱症,曾在葵涌醫院精神科留醫數年。近十年多次再就職,但因壓力太大偶有病發,現職「臨記」及各種散工。兩子女之父,現時住在復康宿舍。

 

偉文,36歲。

13歲時確診狂躁抑鬱症,自幼被送往青少年宿舍居住。中三䮕學,曾任職保安數年,現無業。與兄弟失聯十多年,現與父親同住,不時去老人院探望媽媽。

 

麗明,53歲。

17歲時確診強逼症及抑鬱症,病發時會不停重覆拭抹同一個櫃桶、檢查同一扇門是否已關上。曾做多份工作,但最長不超過半年。近十年無業,現獨居於一公屋單位。曾入住多間醫院精神科,對醫護人員的態度意見多多:「住院時我們沒權利發脾氣的,一發脾氣就會被以為是病發。」

 

文臬,59歲。

26歲時確診精神分裂症,曾在青山醫院留醫4個月。出院後頭3年在家休息養病,幸得家人支持,近30年已能如常工作。

近年提早退休,現與兄長同住,終身未婚,「我覺得要同另一人親密相處及承擔起對方的生命,好麻煩同困難。」

 

「有病就係有病,點解要唔認,怕咩畀人知﹗」
麗明
「好開心有人影我咁耐,好似明星咁。」
Gary
「我份人比較心平氣和,是我最大的優點。」
文臬
「自信也許是自大及自我的表現;而自卑就只有自卑了。」
「媽媽也是精神病患者,以前常和她吵架,但就算以前幾憎佢,而家佢連嘢都講唔到,咩都算啦。」
偉文

不知是否長年服食藥物的副作用關係,精神病康復者在最放鬆狀態下,表情總是呆呆的、空洞的;但只要聊天,其對答基本與常人無異,也經常會笑。

拍攝硬照特寫時,他們不少興奮說:「好像被當作明星看待」,享受鎂光燈聚焦在自身的快感。

較之被標籤,也許他們更怕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