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孩子訓練班】怎用豬咀、分防線?參加者圍爐:冇人想行呢步
特首林鄭月娥昨晚(26日)在灣仔伊館舉辦了首場社區對話,在150人中隨機抽出30人發言3分鐘。她強調對話非公關伎倆,反而期望尋求改變。另一邊廂,在沙田公園的天幕下,「守護孩子」同樣舉辦了一場「守護孩子訓練班及小聚」,向有意前來的參加者介紹守護孩子理念,行動詳情及注意事項等,也邀請前來的人互相分享數月以來的感受。參加者圍成一個個圓,互相傾吐彼此心聲。
這裡沒有高官、沒有抽籤,也沒有限時,只有一群努力想為香港做些什麼的人。好鄰舍北區教會傳道人陳凱興說:「我覺得是愛促成今天這個場景。這些事物在香港五年前失去了,但大家因這場運動重新走在一起,因為大家愛這個地方,有東西想要建立出來。」
從港島、九龍特意前來沙田
時鐘快踏正晚上九時,在沙田公園的天幕下,旁邊傳來一名女士的聲音:「請問這裡是不是守護孩子的聚會?」眼前的Iris一手挽着手袋,一身斯文打扮。她說自己從前是一名「港女」,自7.21後才政治醒覺,有意加入成為守護孩子的一員。恰巧她今天放假,故特意從荔枝角的家前來人生路不熟的沙田,打算初步了解行動內容。「也怕會被拘捕,但此事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這麼愛香港。」
住在港島的柯小姐這天也特意過來。她育有一名女兒,偶爾會到前線「接載子女」,弄得女兒不禁抱怨母親缺席了整個暑假。柯小姐說,她從前也是一名「港豬」,但自上任特首梁振英上台後便「不敢鬆懈」。
自言「港女」 學用Telegram
兩個女人盤腿坐在天幕下的觀眾席,討論起「抗爭」方法來。柯小姐滿臉疑惑:「我不是太會用電話app,Telegram那些,到底怎麼用?」Iris一臉興奮回應:「我教你呀!我現在已有80多個群組,信息多到看不來,每天睡醒第一時間開群組看,比上班還要勤力。」
訓練班開始,約60人把半個觀眾席坐滿。驟眼望去,他們都年約30歲以上,與示威現場的青澀臉孔截然不同。傳道人區sir開始分享過往出動的經歷,耐心講解在示威現場應該何時戴上「豬咀」,又該如何分辯警方防線等。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豎起耳朵在聽,間中也有人向講者提問:「被捕後應該如何處理?」、「如被警員搜出有頭盔、防毒臉罩會否被捕?」也有人小心翼翼地問,「活動於何時開始及結束?」、「參加活動後會否不能出入境?」一問一答,猶如走進了一場大學講座課堂。
「我以為自己是和理非,但原來會無故成為前線」
除了實用性資訊,分享會也為前來的人找到無力感的出口。參加者自動自覺幾個人圍成一圈,開始分享運動中的感受。林小姐自言是和理非,不敢走上示威前線,但幾個月來情況不斷推進,平民區也隨時成為警察防線,她反復問自己,到底可以做什麼?一旁的吳小姐也深有同感:「我最初以為自己是和理非,但這段時間,可以無故前面一條街催淚彈就射過來,我就變了前線。我沒有穿黑衣,也只好跟着別人逃走。」
「沒有人想走到這一步」
於是她們打算加入守護孩子成為其中一員,對於此決定,林小姐也是百感交雜,「為何大家要走到這一步?要問政府吧。」她苦笑一聲,「沒有人想走到這一步,是政府令你做這個決定。我不想再見到有人受傷,惟有找一個途徑參與。」這群圍在一起的人都這樣想:反正也是無故會變了前線,與其逃亡,不如想如何出力。
我認識好多和理非,他們不知道如何參與運動,但只看電視又受不了。那我想,大家在承擔到的風險範圍之內去做緩衝工作可能行得通。
上周六(21日)元朗示威再次演變成警民衝突,有網民拍攝到,一批防暴警在鳳攸北街後巷涉嫌毆打「守護孩子行動」成員,該名成員隨即成為社會大眾焦點。「守護孩子」行動發起人陳凱興成為傳媒追問對象,他說連日來的電話多得不可開交,為了此事也疲於奔命。他這天剛從上水教會處理好突發事件,才沖沖趕來沙田,連晚餐也趕不及吃,只得在分享途中默默拿着飯盒狼舌虎嚥。
聚會是檢討,也是圍爐
在「訓練班及小聚」網上宣傳帖子下,有人留言批評「推細路出街,有沒有想後果,點解主耶穌沒聽你們聲音,是否你們做錯了?」也有守護孩子的成員出勤時曾經聽警察說:「你唔好推啲殘廢出嚟啦。」自出勤以來,陳凱興聽不少這樣的說話,他也解答過無數次這樣的疑問。在分享會上,他不厭其煩再三耐心解釋:「大家也是成年人,為何不能尊重彼此的意願?」他強調「守護孩子」行動只是一個平台,是供大家參與運動的其中一種方法,「我認識好多和理非,他們不知道如何參與運動,但只看電視又受不了。那我想,大家在承擔到的風險範圍之內去做緩衝工作可能行得通。」
一起走會走更遠
今年59歲、參與守護孩子多次行動的昌哥自言是「麻甩佬」一名,笑言自己不太需要互吐心聲,但理解這是一個好的平台互相分享,「麻甩佬比較理性,我讀書時只懂計數、物理。不過也有人需要互相分享。」他有一名舊同學,近日看到有關屍體新聞時經常情緒崩潰,「運動超過了100日,我們要保持敏感地了解年輕人的情況。個人力量好渺小,只是覺得可以做的事,大家都會傾盡全力。」 已是深夜近12時,沙田公園天幕下還有一群遲遲不願散去的人群。
眼前的陳凱興滿臉倦意,說話時不住地揉揉眼睛,但聲音卻仍舊精神抖擻。「在一盤散沙的情況下,想嘗試製造一些空間讓大家互動,彼此的交流溝通都是重要的。」「守護孩子」具教會背景,陳凱興也是名傳道人,他認為教會內有團契供教友互相分享,運動中也需要有「圍爐」平台。訓練班向參加過幾次行動的人提供心理緩衝、或者檢討每次行動策略;而對第一次參與的人,也向他們提供行動背景,或者互相分享感受,「大家彼此支持同分享, 那些是產生愛的最重要一環,如果當中不是彼此守望有愛,你幾有溝通技巧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