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工廠重建】CEO月入14萬 工友做盡得8千 退休變學員更低薪

撰文:李慧筠 徐嘉蒓
出版:更新:

盲人工廠重建,工友前景未明,勞碌半生,工友的就業保障,未見得有體面及尊嚴。視障工友單永生,每月人工約6000至8200元,他的爸爸單義豪,今年78歲,因過了55歲的退休年齡,即使滿有經驗,也要做回學員,拼手抵足,每月只能賺2000多元。翻查資料,這家社福機構,有16名高層職員年薪超過70萬元,機構內2.3%的員工,獲得7.9%整體薪金。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輔導會高層年薪不少,與基層服務使用者薪酬差距明顯,是「肥上瘦下」。
(【盲人工廠重建】專題系列報導之三)

2.3%員工年賺1400萬 總裁160萬年薪

盲人輔導會上年度總收入高達2億6840萬元,據年報顯示,過半收入(51%)來自社會福利署津助,達1億3844萬元。當中包括1億2910萬元整筆撥款資助,及930萬元公積金撥款資助。

現時盲人輔導會共有706名員工,上年度薪酬開支約1億7650萬元,佔總支出超過六成。但翻查輔導會2017/18年度《整筆撥款財務報告》,有16名職員年薪超過70萬元,合共支出1400多萬元。即是說機構內2.3%的員工,獲得7.9%整體薪金。其中有兩名職員年薪更超過100萬元。

盲人輔導會未有在網站公開上年度《最高三層職員薪酬檢討報告》,翻查2016/17的情況,行政總裁譚靜儀年薪高達1,687,173元,即每月有14萬元酬金,比社署同等職級、總社會工作主任的月薪頂薪點$129,325為高。

今年盲人工廠獲社署1600萬元整筆撥款資助。(林振華攝)

【盲人工廠重建】埋首製文件繩半世紀 前景未明視障父子披工運戰衣

【盲人工廠重建】殘疾人士工運啟蒙 靜坐、佔領 70年代的超前抗爭

服務使用者收入按成績計算

香港01就工廠工友的薪酬,向社署及輔導會查詢。社署回覆指,工廠2018/19年獲得1600萬元整筆撥款資助,但沒有個別備存工友薪酬資料。輔導會則未有正面回應,僅表示工廠服務使用者的訓練津貼及薪酬,是按工作時數、能力及表現計算。

據盲人輔導會提供資料,盲人工廠現有204名服務使用者,當中只有四分一是受聘於勞工合約的工友,其餘是庇護工場學員。工友與學員收入不同,工友薪酬以最低工資計算,學員一天訓練津貼為26.5元,兩者再按工作時數、能力及表現計算。

工廠部文件繩工友單永生表示,他一天能生產95包文件繩,屬於多產一員,但月入最多約8,000多元。他的爸爸單義豪退休後,由工友變為學員,即使同樣多產,月入一般得2,000多元,最多亦不會超過3,000元。單單以單永生工每月可賺最多8,000元為例,對比盲人輔導會行政總裁14萬元月薪,兩者相差17.5倍。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亦曾接觸工廠工友及學員。他指文件繩部訂單較多,收入已較穩定,其他部門收入情況更差,「就算佢好想做,好做得,都未必有呢個收入。」他表示,以他了解,一般學員每月收入只得約1,000元,而他接觸的工友中,最高月薪是6,000元。

單義豪(右)及單永生(左)為兩父子,二人現分別為工廠的學員及工友,二人月薪不過一萬元。(林振華攝)

資源肥上瘦下 公義的問號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輔導會高層年薪不少,與基層服務使用者薪酬差距明顯,是「肥上瘦下」。「一班專業人員幫助弱勢社群自力更新,專業人員係要有一個有尊嚴嘅報酬,但當差異去到咁大,你會諗最終邊個得益多啲。」

他又指,撥款屬公共資源,由政府收集,再資助慈善團體或非牟利機構為弱勢社群提供資援,但質疑輔導會沒有給予工友及學員一個合理薪酬,維持基本生活,批評做法不公義。他建議輔導會撥更多資源幫助工人,令他們有更多工作機會。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曾安排工友、學員,與政府當局及盲人輔導會會面。(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盲人輔導會:參考政府認可基準制定

香港盲人輔導會回應查詢指,工廠生產部工友等同在社企工作,會按其工作能力支薪。而每間機構或公司都由不同員工負責擔任不同崗位,每位員工的工資按照其職責、工作技能以及年資而定。而輔導會薪酬制度,大致參考同類型政府資助機構情況、公務員職級及政府認可基準而制定。

社署回應指,受津助的非政府機構,在確保服務質素和符合《津貼及服務協議》的規定前提下,可靈活調配資源及安排適當人手,以回應社會不斷轉變的服務需要。機構可按人力資源政策與員工簽定合約,訂定員工的薪酬福利安排,但必須有清晰、公平、妥善監管和問責的制度,並應該讓員工知悉和了解機構的薪酬、福利政策。

社署在收到機構的年度檢討報告後,會根據指引進行評估,就機構最高級三層人員的平均總薪酬與公務員相應職級的薪酬、津貼及福利等總額比較。如有需要,社署會作進一步跟進,包括與機構管理層會面,要求機構提供詳細解釋及相關的補充資料予社署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