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心基層下流化 降入息輪公屋上樓無期 劏房戶:對政府失信心
母親去世後,40多歲的鄭小姐(Lily)從公屋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跌入非長者一人申請,她住入劏房,覺得房屋政策對單身的人很不公平。她和媽媽輪候公屋已經五年,早已超過當初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出的「三年上樓」承諾,如今跌入單身隊伍,「我猜還要多等五年。」
在離婚率漸趨上升、開始思考獨身和不願生育兒女的世代,早有不少團體、政黨提出現時房屋及支援政策忽略單身人士需要。現時單身人士要覓一安樂窩,有多困難?
攝影:鄭子峰
46萬戶單身住戶佔全港18.3%
截至兩年前,香港總共有近46萬戶單身住戶,佔全港戶數18.3%,對比十年前的16.5%更高。翻查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地男女均趨向遲婚,20至49歲人口中從未結婚的比例在過去10年間上升。撇除外籍家庭傭工,40至49歲的男性中有18.2%仍屬單身,女性數字則為15.9%,數字分別較十年前上升4.3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15歲以上人口離婚率近十年從2006年的3.2%上升至兩年前的4.8%,有足足30萬人口。
單身的困境:輪候公屋要等30年
單身人士要應付生活並不容易,先說公屋,截至去年底全港約有117,4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但每年只有最多2,200個相關分配名額。不少聲音批評單身人士若在18歲申請公屋,需等足30年才有可能排到公屋。如果租住私人樓宇,在未有租務管制現況下,單身人士更要獨力捱貴租。以往單身基層人士甚至無法申請在職家庭津貼,必須等關愛基金的非恆常撥款援助,直至2017年起,職津才接納一人住戶申請。網民亦開始把本地單身人士形容為「單身狗」,調侃的不只是感情狀態,更是被政策排拒的現實生活。
現時一人申請公屋入息限額為11,540元,像另稿訪問的劏房戶Lily本與媽媽輪候「天倫樂」隊伍,但等近六年亦未獲派公屋,母親已然去世,她跌入單身隊伍,公屋入息限額由17,600元跌至11,540元。基層如要符合入息限額,便要慎選工作,亦有一段長時間難以儲蓄,遑論在樓價高企的世代置業,致使等了六年的Lily形容情況「唔湯唔水」,質疑自己錯信政府的三年上樓承諾。有政黨在2017年曾提出,政府應提高個人及家庭申靖公屋的資產及入息限額。
就像搭巴士,讓長者先上車沒問題,但當不斷地讓人上車,自己永遠在龍尾,排到龍頭要30年,你如何不磨蝕人的心智?
團體建議檢討單身人士公屋制度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在2015年發佈《非長者單身人士住屋需要研究報告2015》,建議房委會應重新檢視單身人士公屋制度,增加單身配額比例,將單身人士歸入平均三年輪候目標;並回應單身的社會趨勢,在房屋、勞工、福利等政策上針對單身人士再作檢討和調整,長遠而言亦須增建公屋。
Soco社區組織幹事戚居偉提出,現時房委會單以年齡作基準判斷一人申請的住屋需要,是忽略了某些較年輕但有強烈住屋需要的人士。「就像搭巴士,讓長者先上車沒問題,但當不斷地讓人上車,自己永遠在龍尾,排到龍頭要30年,你如何不磨蝕人的心智?」他建議房委會考慮輪候人士收入、是否持續獨居、有否租住房屋等加上一次性分數。
「永遠排龍尾如何不磨蝕人心智?」
他指現時置業或住屋困境令不少人「下流化」,意指本來有能力達至月入萬四至萬五元的人們因為供不起私樓或居屋,只能選擇收入較低的工作以符合公屋條件,希望政府重整房屋階梯,讓部分收入較高的市民可以供得起居屋,離開公屋隊伍。
像Lily的基層夾心,明言已經失去對政府的信任,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未來五年興建10萬個公屋單位(包括綠置居),她只道一句:「聽住先啦。」土地分配問題一天未解決,非長者一人申請及其他一般家庭申請只能在公屋輪候隊伍中繼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