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齡點心車】大學生踩入土瓜灣屋邨 設計貼地點心車關顧長者
土瓜灣樂民新村落成逾40年,最近老屋邨有輛簇新「點心車」。這戶「小販」真身是集數代港人之力完成的流動社區服務車。它既是大學生曾譯鋒(Ricky)首次操刀參與社區設計,也是紮根邨內香港聖公會樂民郭鳯軒綜合服務中心(下稱:中心)的流動「街站」。
攝影:黃寶瑩
長者聚集處開檔 與街坊互通消息
大學生推着點心車穿越人群,一行人從中心走往老屋邨內最熱鬧的地點「開檔」。Ricky打開白鐵車門,拿出iPad播放「樂聞電視」教長者用智能手機的短片,義工婆婆則在旁派發邨內是日活動的單張,宣傳邨內活動,好讓老街坊亦不會錯過活動消息。
有街坊被車仔吸引 出門查探
偶爾,相識多年的老街坊被孫兒拉着,在車前停下。趁着小孩繞着點心車觀察的片刻,老街坊終於有空跟當義工的街坊聊聊天,也有孤身扶柺的老伯經過,被短片吸引駐足後,甚至有老街坊在窗口探頭看到車仔後,跑下來查看。這是點心車出巡的日常。
外形酷似酒樓的點心車功能多多。除了提供量血壓服務外,車頂的透明膠箱陳列中心老友記的手工作品,它甚至曾成為派發長者親製的愛心雪梨茶平台,吸引大批老友記圍觀。長者義工便會趁機呼籲同輩,閒時可到屋邨另一端的長者中心消磨日晨。
樂民新村四分一人口為逾60歲 隱匿長者棄社交
熱鬧背後,點心車其實反映着樂民新村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按2016年人口統計,樂民新村逾四分一人口是60歲以上的人士。紮根35年香港聖公會樂民郭鳯軒綜合服務中心服務總監羅潔瑩指,邨內有不少隱匿長者。由於舊屋邨依山而建,有舊式大廈隔一層才有升降機,部分年邁體弱長者因而無法出門,而亦有長者因性格內歛而漸放棄交際。中心因而希望擴展社區流動服務,以外展形式接觸邨內長者,讓長者知道有需要時能向中心求助。
去年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辦「眾設社區:青年設計師基層社區協作計劃2018」,讓40多名大專學生走入社區,與設計師與社工合作,以設計改善基層生活及社區。中心逐報名成為社區營造項目之一,而負責樂民新村項目的便是大學生曾譯鋒(Ricky)。
大學生走出象牙塔 巡舊屋邨收意見
Ricky是香港中文大學城市研究課程二年級生。去年,他發現計劃,逐離開書本上的規劃與政策,首次走入社區。設計者之一Ricky坦言,從零開始學習設計一個符合樂民新村需要的流動街站,過程中老街坊義工亦有一定角色。他花半年時間巡視樂民新村,又隨中心家訪長者,不時就設計詢問村內老友記義工意見,改動設計。
設計初哥Ricky說,「一般設計可能會想全世界應用到,但社區設計可能就係希望只有呢區用到」。於是,大至決定以懷舊點心車為主題,吸引長者好奇;小至車內設儲放血壓計的小間隔,以便流動街站檢查長者健康,整個設計都是針對老屋邨的長者群需要。
點心車或成長者電台的基地
而另一設計導師陸俊宏一直從旁協助Ricky與團體。「普通設計可以好靚,應用很多工藝,但落到區可以好離地」。陸指,屋邨平日有不少公公婆婆聚集,社區設計便要因應社區特色,關顧他們的需要。
點心車自去年10月底開始落區,至今落區四次。日後或會成為長者電台的基地,讓長者義工落區開電台。學生與年輕設計師將漸漸退場,把點心車交予樂民新村的街坊,讓它在銀齡義工與社工的手上發芽。
這輛流動社區服務車每次出巡均由數名居於這村30多年「婆婆級」義工協助中心一起打理,實行「老街坊服務老街坊」。這幾名「資深地膽」,除熟悉各街坊脾性需要,更懂得向外傭姐姐「埋手」,鼓勵她們帶家中老友記出來,告別半隱匿生活,背後又是一個怎麼的故事?詳見下文:【銀齡點心車】隨屋邨成長 婆婆義工出動 老街坊服務老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