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誕節3】學生戀愛、性關係被社會忽略 社工潛行網絡輔導談心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不少中學生不時在facebook的學校Sex Secrets專頁投稿提出性迷思,亦有人會在社交網絡徵求性伴侶。青協社工朱香雄說今天年輕人的世界就在網絡,他們現實生活的經歷全都在這個虛擬世界呈現,在討論區、社交網站互動。
他的機構早於七年前已開始做網上外展,由四個社工每天下午至凌晨在網上接觸少男少女,並跟進個別青年的情況。朱香雄說當中有學業煩惱、網絡欺凌等議題,超過一半與戀愛和性關係有關,大抵因為現實裏學生很少空間能公然談情說性。面對一些中學生問以性換愛好不好、愛上性伴侶怎麼辦,這班網上外展社工怎樣回答?
(此為「中學生性空間」專題故事之三)
攝影:黃寶瑩

上兩篇故事提到,部分中學生會在社交網絡找尋性伴侶,以及「名校性巴克」版主堅持營運專頁平台的原因。〈01社區專題〉一連三篇專題探討中學生如何在網上談性,本文找來網上外展社工和性教育工作者分析背後涉及的議題。

【性誕節1】中學生搵性伴侶諗緊乜?17歲男生:只想有性不談情

【性誕節2】學生談性傷風敗德?名校性專頁版主:談性不等於色情

機構7年前加入社署「網上青年外展試驗計劃」,先後獲政府和賽馬會資助運作,今年年底正式成為社署恆常資助的服務項目,朱香雄(右)說目前全港專門做網上外展的社工不多,大約廿多名。

2018社工神器:手機!?

趙樂盈亮出四部手機,全是她工作用的。她與朱香雄是青協網上外展社工,工作的世界就在網絡,跟年輕人一同遊走。他們隱身社交網站和討論區發帖撰文,也會主動回帖留言。有時一個帖子「入來講低你嘅煩惱」,就有至少十多人回應互動,趙樂盈和朱香雄根據他們描述的情況處境,逐一回覆。

「有些年輕人想再深入聊聊,或我們認為需要再個別了解跟進的,我們就會留下電話號碼和whatsapp,甚至相約見面。」朱香雄說屆時他們會表明社工身份,「看年輕人想不想跟我們繼續談下去,有些會即刻講粗口並離線。他/她想搵人傾傾,隨時找我們。」

幾個社工各自也有至少兩個社交網站的帳戶,有時也會化身網友潛入各大討論區以網絡用語回應年輕人的帖子,朱香雄希望簡單幾句留言能點出他們煩惱背後需要思考的問題。
+2

21世紀的「網絡社工」

以往外展社工多數在街頭「執仔」、「執邊青」,趙樂盈說如今網絡就是青少年與社工的「街頭」。「他們就是生活在網絡上面,今日玩facebook,明天玩IG,後日再玩snapchat,這全是他們與人交往嘅平台,是他們的community(社區)。所有青年議題都在網上浮現。」趙樂盈自言他們是「Cyber Wellness」社工,既要掌握網絡生態,也要全面了解年輕人生活成長的狀況,才能分析處理。

朱香雄說他們的服務對象多為中學至大專生,煩惱離不開學業、感情、人際關係甚或升學求職。「他們其實很少主動求助,或不想親友知道自己的情況,於是在網上發帖訴說。」朱香雄覺得網絡的好處是夠隱匿,無需露面具名便能盡訴心中情,並得到回應。「但網友這些回應是否真的有助你思考件事呢?對方可能戲言覆兩句或玩開玩笑,無責任或無興趣再知道你怎樣。」

朱香雄(右)說愛情本身沒有對錯,卻又夾雜著當事人複雜的情緒,「係好感性嘅題目,不似讀書升學能較直接地解決問題。」

人生不只是拍拖結婚生仔那麼順遂

若一個男生發帖稱愛上一個女孩,希望展開追求;或一個女生問好不好與男友有性關係,網友通常怎回覆?「網友可能會覆:『你係狗公想食女呀?』、『你咁隨便嘅,公廁嚟㗎?』。但其實個男仔想拍拖咋喎,個女仔唔知點做個性抉擇喎,點知得到呢啲回覆。」

朱香雄認為,年輕人尤其中學生,平日討論戀愛和性議題的空間不多,網絡自然為他們打開救生之門,遇上困難時可以問問網友求助,或交友徵伴侶。「老師父母都淨係會教我哋讀書考試,但從來無人認真教過我哋點拍拖、點樣處理感情關係,然後畢業後就拍拖結婚生仔,沒那麼順遂的。」因此,除了學業壓力和人際問題,這班網上外展社工亦多數處理年輕人的感情疑難,包括性關係。

年輕人談戀愛、有性關係本身沒有對錯,「但他/她有煩惱,甚至願意求助的,是因為他/她覺得自己拍拖、與別人發生性行為有問題。」朱香雄會追溯他們認為「有問題」的根源。「感情課題夾雜著當事人複雜的情緒,即是你明知再深陷這段關係,會令自己受傷;明知玩交友apps會有風險,你仍然好想喺上面識人。我就此會退一步問他/她原因呢?」

趙樂盈遇過一位同時有五個性伴的男生,表示擔心自己遲早患性病,其中一個性伴更會做愛前邀他濫藥.他不知怎辦,「他說想找一段穩定的愛情關係,但一時找不到,所以先找SP。我便說這與你本身的期望不符,還希望繼續嗎。」

中學生應否有性關係?「與他們分析每個行為的結果」

朱香雄指,至今他們收到不少與性有關的求助,包括找尋性伴侶(SP)後的困擾。他以前以為SP是都市傳說,有次在討論區發帖留下telegram,指明可以傾心事,「竟然十個有七八個與性伴侶有關。」他遇過一個男生瞞著女友尋性伴,每次完事後都內心難過,也有一個女生愛上性伴問社工怎辦。「我會問那女生本身想要怎樣的一段關係,如果對方只想要你的肉體,長遠來說你有何感受,還想與他發展下去嗎?」朱香雄說當事人聽畢社工的說話,未必即時改變想法,「可能要沉澱一段時間,加上漸漸疏離這段關係,才把事情想通。」

朱香雄認為,無論找尋性伴、戀愛煩惱或不斷玩交友程式,皆是年輕人的行為表徵,背後涉及其價值觀和成長背景等經歷。譬如一個13歲女生眼見身邊同學皆有伴侶,出於好奇很想一嘗戀愛的滋味,於是在網上結識異性,結果與對方有了性關係。「她自此日日惶恐不安,覺得自己好污糟好有罪疚感,又日夜擔心男方告知父母、老師,又經常懷疑竊竊私語的同學已經知情。」朱香雄會向她分析心底想法並輔導,例如為何當初想拍拖、為何覺得自己做錯事,梳理其情緒。

在這些網上外展社工眼中,中學生應否有性歡愉或尋性伴,視乎該學生怎樣看待這些性關係。「我們會告訴他/她發生後的結果,由他們自己決定。」趙樂盈指,社工無法阻止年輕人做不做什麼。「我們不會叫他/她唔可以玩交友apps、唔好有性行為;因為即使叫他們唔好,他們也不會聽從,依然會照玩照做。關鍵在如何與他/她分析每一個行為帶來的結果,由他們自己思考抉擇。」朱香雄補充:「網上交友不是洪水猛獸,有人一樣找到如意郎君,但他們要知道風險,與及自己對當中的期望,例如你本來想識人的動機是什麼。」

近月他們更以愛情為主題,舉辦一系列活動如音樂會及嘉賓訪問,吸引年輕人參加,找他們聊天談心事。

個案隱蔽 家長、學校難處理

記者問這類個別傾談輔導,其實是一段段長時間的對話,而且彼此需要充分信任?朱香雄點頭同意。他說一來學生不欲校方得知,二來學校也無法大量而仔細處理每次求助和疑問,部分連性教育也選擇少講少談。「很視乎學校的風格,有些擔心家長投訴:教授戴安全套是鼓勵學生有性行為,講解交友apps風險會令他們去玩apps,就會隻字不提。但我們做網上外展,他們實際遇到的問題就浮現出來。你google看看『第一次點樣做(愛)』幾多人問。」

趙樂盈自言,他們這班網上外展社工限制較少,也不說教。「最重要是我們如何看待年輕人遇到的問題,我們不是要責怪或灌輸他們什麼,而是在他們不敢被熟人知悉下,有個人與他們一齊行,認真與他們傾。」她說部分個案涉及家庭關係,可能需要機構的家庭服務部門合作跟進。「所以說不止是與他們的愛情或性觀念有關,有時是他們其他方面的問題。」

趙樂盈說做網上外展與年輕人對話並沒有公式或步驟,「很多時我們是根據他們的處境分析,問他們最终想點樣及內心的想法。」

不是要道德批判有性無愛

一個中學生,或一個普通香港人網上尋性伴,是否代表他們認為性與愛可以分開?家計會教育經理李明英指,「年輕人說性愛分家,可能純粹掛在嘴邊『口噏噏』。我們關注是什麼形成他們的背後的價值觀。可能是影視媒體,可能是現時如PTGF等網絡性文化。」她認為「性愛分家』這概念是一個道德觀念,「但我們今天不是要為此作一個道德批判,判斷『有性無愛』或『有愛無性』是對是錯。」

她認為這個觀念要由年輕人依仗過去的經歷,包括家庭和學校的性教育、父母身教、戀愛經驗和愛情觀,慢慢自行建立,並建立於道德觀念之上。「亦即他們要思考,只找性伴侶,與他/她有性無愛,對方又是否配合『無愛』呢,找不找到如此有默契的人呢;一對拍拖多年的情侶或夫婦,他們只有愛無性,這段親密關係能否維繫下去呢。全都很視乎二人對性愛的想法。」

李明英認為,中學生在合法年齡下可以有性關係,享有性歡愉。「但不是說『你夠歲數就可以性交喇,你去啦!』而是他們發生性行為前那刻,是否清楚明白正反結果,能作明智而負責任的性抉擇。這是我們入校做性教育的其中一個課題。」她說這些性教育不止形塑中學生的戀愛和性觀念,更影響至他們長大後的婚姻和家庭關係,甚至如何教育下一代。

李明英說,性教育愈早開始愈好,因為影響的並不止少男少女,還有他們長大後對婚姻家庭的價值觀,以及日後與伴侶的親密關係。(陳焯煇攝/資料圖片/圖中並非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