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山的日子2】曾做青山醫生15年:其實精神病很平常
訪問精神科醫生歐陽國樑像在收聽一個午間清談節目,說話節奏明快、論盡天南地北。以為他說起青山醫院會有什麼奇情怪事,最後還是一個個平常人的故事。
青山醫院這座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精神科專科醫院,多年被外界想像為瘋人院,甚至戲謔言行失常的人要「入青山」。歐陽國樑「入青山」工作15年,見盡各類奇難雜症,直至近些年有人失戀、失眠、突然情緒低落也跑來青山門診見他,他說港人有精神病很普遍,那些懂得求醫的病友,有時可能比「正常人」更正常。
攝影:高仲明
上集青山病友的故事:【我在青山的日子1】鬱躁症患者半生進出醫院:像活在另一個世界
歐陽國樑天生註定「靠把口搵食」。千禧年中大醫學院畢業,他本來打算以後「靠雙手搵食」,投身眼科或其他專科替病人施手術,最後收到聘任通知那刻他驚呆失措,沒想過自己竟然要「入青山」,當個精神科醫生。他回想:「大概因為面試表現好吹得(健談),人哋(上司)就揀咗我。」
重建前充滿異味 「好有大自然風味」
他2001年入行做精神科醫生。上班第一天踏進青山醫院,便傳來摻雜便溺異味和食物變壞等等濃烈氣味,眼前醫院裝潢和病床古老殘舊,視覺、聽覺和嗅覺也超乎他想像,毫不像一間公立醫院。「當時已是千禧年,這醫院還像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度假屋,較舊的病房會有攀藤繞到上天花板,好似鄉村好有大自然風味。」
他說不少院友會把吃過的食物飲料攝入櫃邊或牆隙,部分無法自理的院友有時亦會隨處便溺或幾天不洗澡,結果醫院就終日飄盪著異味。眼見這些場面,他老實地說,「初入職那時是有些害怕。姑娘跟我說一定要坐這張櫈,我就不敢坐第二三張。但其實做做下唔係咁得人驚嘅。」
精神病院不是監獄
第一次聽見某位院友大叫,歐陽國樑會探頭查問,第二三次再聽見他經已司空見慣,知道那院友每日差不多時候就會大叫。歐陽國樑說外界以往把他們想像如恐怖分子,「以為啲病人思路混亂,入到去隨時都俾人襲擊,但這些都是憑空想像的偏見。」
電影裏的精神病院陰森恐怖,把病人困在嚴密監控的病房裏。青山醫院亦一直以來與「瘋人院」劃上等號。歐陽國樑解釋,其實醫護人員只在突發時,無法阻止病人自殘、干擾儀器或傷害他人,才會把他們「上綁」,甚至送入牆壁鋪滿軟墊的房間,但並非常見或是他們的日常住所。
「病友有自由活動的時間,一些院友不時在走廊或花園逛逛看看,有些會打球或做手工。」他說香港有《精神健康條例》,對精神病治療有守則,「強制入院也要病人家屬或社工、醫生和法官三方簽署文件。」
青山環境變「度假別墅」 盼港人精神病觀念漸改
歐陽國樑最初負責看管100人的大病房,亦見過另一間房住滿幾十個院友,十幾廿張床並排,相當擠逼。醫院2006年重建後改頭換面,數年前有公眾到開放日參觀,發覺這兒全是「度假別墅」,完全不像精神病院。歐陽國樑說醫院重建後,每間病房平均只住上6至8個病人,他們有足夠空間伸展,建築物周遭也種滿植物,「真的讓院友能夠安靜身心養病。比起其他公立醫院精神科,這裏的環境也許是最好的。」
精神科醫院的環境漸佳,他希望港人對精神病的觀念也能漸漸改變。他說門診病人多患有焦慮症、厭食症等輕微病徵,定期覆診服藥治療便可,住院病人則多屬重症和長期院友,「偶爾當然會有一兩個病友在醫院亂叫亂走,但他們肯住院服食藥已經在接受治療,有時比正常人更正常。反而其他醫院急症室不時也有濫藥、撞親腦的人失控鬧事。」
情緒病是香港常見的都市病之一,根據政府2015年全港精神健康普查,香港一般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為13.3%,即全港700多萬人口中,便有100萬人受精神問題困擾。港人精神出問題如此普遍,歐陽國樑說:「今時今日那些還覺得精神病好大件事的人,可能是老一輩60、70後,年輕一代80、90後不會有此思維,部分並不介意走來看精神科。」
據醫管局數據,青山醫院約十年前重建後,提供1,100張床位,入住率維持約65%。過去三年每年入住青山醫院的病人人次大約為2,700,其中被強制入院接受觀察的病人約佔三成。
精神科醫生及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及醫務社工等團隊,會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及臨床需要,提供適切的治療和跟進,包括住院、專科門診、日間復康訓練及社區精神科服務等。
平常人也有平常的煩惱
他在青山醫院15年,遇過不同類型的「精神病患者」。千禧年後有段時間很多太太求診哭訴丈夫有外遇。「看她的神情表現,很快就看穿她的故事──又係老公包二奶。」歐陽國樑說處理這些個案,除了治療其抑鬱症症狀,也要跟她們理性分析一段婚姻關係,「請太太要活得堅強啲,有時亦無可避免地要教佢哋點樣選擇自己嘅生活。離唔離婚,精神科醫生唔會幫佢哋做決定,但會分析每一個決定。」
直至近些年愈來愈多失戀、失眠、受學業壓力的年輕人求醫,他說部分當然情況嚴重,有些只不過察覺自己有輕微異樣便立即輪候排隊。「排了幾個月終於輪到他面診時,他情緒可能已經舒緩,甚至無事,但都來見一見醫生,診斷後得知自己情況還好就揮手講拜拜了。」
醫病同時也解心結
歐陽國樑定義身體以外的病痛,統統也歸納為精神病。「灰甲是一種病,患癌也是一種病;同樣地,精神病也有分輕重,不要想像得病人全是失控瘋子。」
他說重症病人如思覺失調或精神分裂症,服藥便能痊癒。但一些輕微病徵的病人,心病還靠心藥醫。「他們有時是鑽牛角尖或把事情想歪,我們要跟他們講好多道理,轉換他們的想法。」精神病科醫生有時也要為人解心結。
「一個做得好的精神科醫生不止要懂開藥面診,還要似個談判專家、男朋友,甚至終極目標是做病人的『風水師』,令他全然相信你的說話,才能把他的心病治好。」歐陽國樑說罷哈哈大笑,自言目前仍未做到「風水師」的境界,但自覺已至少像個談判專家,有病人喜歡他、肯聽他話。
醫生也情緒低落:精神病如此平常
當初他歪打正著入行「靠把口搵食」,三年前離開青山醫院,自立門戶開私家診所,每天依舊接觸大量情緒受困擾的人。他說這份工的意義不單在診症治病,還在治好別人的心病。他有時診症會問及對方的生活遭遇,問及其內心深處,像在跟他們經歷一趟人生。「我在他們身上其實也學到很多,反而是他們教我做人處事。」他自言曾因工作待遇、人事升遷耿耿於懷,也會回想那些安慰過病友的道理:不愉快很多時源自太多比較。
他說很多個案源於遇上挫折,壞情緒日積月累,最終出現精神問題。他希望精神健康日後能走入社區,讓更多人察覺自己的心理需要,懂得主動求助。
目前坊間出現不少如憤怒管理、哀傷輔導等情緒課程,歐陽國樑亦知道有些人跑去報讀瑜珈班、香薰班療癒身心。「若政府或社福機構能多撥資源重視,日後愈來愈多這類課程,就能讓人們及早知道自己的精神受困擾的程度,作為求診的Step in,不如從前般抗拒治療。」他說比起裝作無事、不願面對自己情緒,能夠察覺自己有不妥、知道需要求助才是正常。「我想大眾知道搵幫助不代表你有病 ,病不一定要入醫院。精神病如此平常。」
下集:【我在青山的日子3】照顧思覺失調女兒30年 創精神科家屬自助會
香港的《精神健康條例》:病人可自願入院?
目前香港有五間法定精神科住院單位,青山醫院之外,還有九龍醫院、葵涌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大埔醫院。
病人可選擇自願入院:經醫管局的醫生評估後,認為有需要接受醫管局精神科住院服務,並願意入院接受治療的病人,醫管局會根據《精神健康條例》第136章第30條,要求病人簽署「自願留醫申請書」,申請書遞交醫院院長後,該院院長便可收納該病人為自願入院病人。
病人若認為被誤導簽署「自願留醫申請書」,或在住院期間不滿其主診醫生的治療手法或其精神評估,可向醫管局投訴。
至於強制入院,根據《精神健康條例》第136章第31條,基於病人本身的健康或安全,或是為保護他人着想,醫管局可向區域法院法官或裁判官申請將患有精神紊亂,其程度足以構成理由,將他羈留在精神病院內至少一段有限的期間的病人,羈留以作觀察。因此條例被羈留在精神病院的病人,可透過《精神健康條例》第136章第59B條,向精神健康覆核審裁處提出申請,要求覆核其個案。
醫生會不時評估病人的情況,並會為適合出院的病人安排社區復康等服務。根據醫管局資料,2011至2014年,出院人次維持在每年約16,000至17,000宗。